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uropean Radiology:磁共振神经成像揭示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成像特征

来源 2025-05-13 12:10:44 医疗资讯

带状疱疹(HZ)是一种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伴有疼痛的皮疹。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通常会侵犯单侧的胸段背根神经节(DRG),引发带状疱疹相关疼痛(ZAP)。带状疱疹相关疼痛可以是急性的、亚急性的,或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这是一种慢性疼痛,通常在皮疹出现后持续超过 3 个月。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并且该疼痛的不同阶段对抗带状疱疹治疗的反应也有所不同。目前还缺乏与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相关的体内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不仅对于理解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优化临床决策和监测疾病进展也必不可少。此外,确定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中受影响的背根神经节,对于精确的神经阻滞或消融治疗至关重要。先前的病理学研究推测,背根神经节可能在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可能与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细胞炎症和出血性坏死有关。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的体内成像特征,也不清楚其与不同疾病阶段的关联。

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凭借其优越的神经与背景对比度,已成为精确显示神经的首选方法。一些研究已尝试将磁共振神经成像应用于检测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异常,并指导神经阻滞和消融治疗。然而,先前的磁共振神经成像研究主要集中在臂丛神经和颈神经,包括神经丛的 T2 信号升高、神经扩张以及肌肉去神经支配的改变。虽然背根神经节被认为是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的主要靶点,但磁共振神经成像在显示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背根神经节方面的应用很少,尤其是对于胸段背根神经节。最近的一项初步研究表明,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阶段,受累侧的背根神经节和脊神经在 T2 加权序列上可能会出现肿胀。然而,这项研究纳入的是不同节段的背根神经节,而非胸段背根神经节。重要的是,磁共振神经成像尚未被用于研究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胸段背根神经节的成像特征是否存在差异。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利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评估带状疱疹相关疼痛(ZAP)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DRG)的成像特征,并探究其与疾病阶段和血清学标志物的相关性。

对 26 例连续的处于不同疾病阶段(急性疱疹神经痛、亚急性疱疹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以及 13 名健康受试者,使用 3T 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以显示胸段背根神经节。将每位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的 T1-T12 背根神经节分为三组(显著受累节段、皮疹分布节段和非皮疹分布节段)。测量并比较胸段背根神经节的体积和 T2 信号强度(SI)。同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学数据。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中显著受累的胸段背根神经节的体积比,分别大于该患者非皮疹分布节段的背根神经节体积比以及健康组的背根神经节体积比(均 P < 0.05)。急性疱疹神经痛组和亚急性疱疹神经痛组中受累背根神经节的体积比,均高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组(均 P < 0.05)。对于 T2 信号强度,在三个疾病阶段之间未发现差异。血沉(ESR)指标是唯一与显著受累背根神经节节段体积比相关的参数(r = 0.48,P = 0.01)。


图 皮疹分布节段、显著受累节段、无皮疹分布节段与健康组之间背根神经节体积比和 T2 信号比的比较

本项研究表明,磁共振神经成像能够显示并识别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的形态学变化。受累胸段背根神经节的成像特征在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差异,且在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中与血沉指标相关。

原文出处:

Dejun She,Yalan Yan,Junhuan Hong,et al.The value of MR neurography in assessing lesions of the thoracic dorsal root ganglia in patients with zoster-associated pain.DOI:10.1007/s00330-025-11575-4

Tags: European Radiology:磁共振神经成像揭示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胸段背根神经节成像特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