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防控/ 正文
导读
目前,Omicron毒株主导了欧美国家的疫情大扩散,最近也流入了中国国门,给天津、河南、珠海(注:昨日珠海发现7例阳性,初判为奥密克戎感染株)等地区带来严峻的抗疫考验。
新冠病毒对人体的伤害依旧存在,Omicron较Delta症状轻,但依然威胁着民众的健康和正常生活。
此前有关Omicron病症温和的舆论,不过我们应对所谓的“mild”和轻症有更加科学和理智的了解,真实的情况如何?南非这两天公布了最新数据。
最新,南非研究人员在medRxiv上发预印本,对当地新冠疫情进行了分析,对比了Omicron毒株与其它毒株的毒性和传染力。
这是第一项此类研究,因为南非Omicron疫情最早,因此有“优势”比较Omicron疫情与其他毒株带来的影响。
本周日直播,“从猪心脏变成人心脏,会遇到哪些技术与伦理挑战”
新研究再次发现Omicron毒性降低,相对Delta重症风险下降了25%。

研究者主要探讨两个问题,既往未感染对结果的影响如何、体内存在抗体的情况(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是否会影响重症率?

因此,研究人员选取了一波患者样本5144例(处于第四波疫情期间的,即2021年11月14日至12月11日、经实验室确认的年龄≥20岁),研究者用Cox回归分析了他们的基本信息(确诊时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病症情况(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感染后14天的表现)和风险数据(死亡率、住院率)。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Omicron主导的疫情下,新冠肺炎重症率的降低主要是因为体内抗体的保护作用;
另外,该毒株毒性降低以及重症风险下降了25%是相对Delta而言的。

开普敦Khayelitsha分区自每一波突变体流行开始以来按天计算的每日新发病例
(7天移动平均值)
以开普敦最贫穷的街道Khayelitsha为例,当第一波Alpha毒株扩散后,由于死亡率很高,活下来的人体内存在抗体,使得抗体率为45%,Delta扩散后,抗体率上升为70%以上。
但Omicron扩散后,Khayelitsha病例急剧增加,这成为Omicron免疫逃逸的有力证据。
01
Omicron是一个例外,可能是疫情的一个拐点
由此可见,在此地区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较高的背景下(南非疫苗接种覆盖率适中,截止去年年末,南非成人完全接种率为39%),Omicron患者与Delta相比,重症和死亡风险偏低。

南非4波疫情数据对比,红色为Omicron毒株引起的疫情,死亡率大大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Omicron有免疫逃逸的能力,并使得再感染的比例增加,但病愈/接种产生的抗体保护个体不至于受重症的威胁,这时患者显示出轻症的倾向。
从Alpha到Beta,再到Delta,这些变异株主导的流行感染使患者临床表现一次比一次严重,而且死亡率居高不下。而Omicron却似乎成为一个例外,成为疫情的一个拐点。
02
为何欧美仍深陷Omicron危机

除了史无前例的超强传播力外,Omicron毒株还表现出了显着的抗原性变化、疫苗逃逸以及入侵细胞机制变化。
辉瑞的疫苗测试结果显示,应对病毒免疫逃逸能力不足,而且疫苗保护存在时效性。美国CDC数据也显示疫苗效果大打折扣,加强针的保护作用被质疑。
病毒毒性变弱的消息不胫而走的同时,Omicron登陆欧美世界引起一波腥风血雨。

新的临床证据解释了Omicron毒性较以往弱的原因,病毒优先作用上呼吸道而非大致肺部实质性的复制和病变。
去年12月,香港大学学者发现,相对于Delta侵害肺部,Omicron主要在人的支气管中快速复制。今年1月,BioRxiv预印本上一项研究也称病毒对肺部的感染较支气管更轻,并且可以直接融入细胞膜(以往的突变体是依靠一种蛋白质)。
总而言之,该毒株的高传播速度和低临床严重性对Omicron流行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造成沉重的打击。随着12月末节假日聚会盛行,欧美新增确诊人数暴涨,现有的病毒检测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增加了病毒隐匿性和局部大规模传染的隐患。
本月11日,福奇表示,Omicron如野火燎原般蔓延全美各地,每个人都很有可能感染病毒,但打过疫苗的人若感染情况会较好。
从某种程度上来理解,此轮Omicron疫情让欧美深陷危机,主要是造成的感染的病例多,从而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同时它带来的轻症只是相对于Delta而言,对部分人群的风险仍旧较高。
03
如何在嘈杂的声音中应对Omicron带来的危机
回顾Omicron传播史,自去年11月以来,相关研究从未停止,社会各界对Omicron的了解逐渐深入,争论也越来越多,而我们需要正视这几点:
Omicron的“轻症”“温和”是个相对的说法,依然具有超高的危险性,而且难以根治,感染者后面可能会有长期后遗症的影响。
疫苗加强针不能防止突破性传染,但可以增加抗体数量,一定程度上抵御病毒对人体的损害。
很难回答病毒进化的终点是什么、疫情拐点何时出现,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冠病毒的变异路径具有不确定性,也不能排除重复感染的可能性。
张文宏对Omicron的看法更审慎,近日他表示,Omicron的传播已经表现出了比较严峻的情况:传播强、毒力较强,且疫苗加强针对它的效果仅体现在保护作用上,拦截效果不强。如今遇到天津、河南“兵临城下”的境况,疫苗和防控的布局有待重新探讨。
希望国内能经受住此轮Omicron疫情的考验。
猜你喜欢
- Nature Genetics | 中国科学院郭帆/王红梅揭示了小鼠胚胎和胚系发育过程中DNA羟甲基化和甲基化的动态变化
 - Adv Sci:周钢桥/贺福初合作揭示了TBC1D31的基因组扩增促进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 南开大学齐迹团队《自然·通讯》:乏氧激活和微环境重塑的纳米平台用于癌症多功能成像和增强的免疫治疗
 - 胡椒的功效与作用
 - 想要白瓷肌吗?健康美白技巧学起来!
 - 红烧鲤鱼的做法-咸鲜味烧菜谱
 - Ann Hematol: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固定剂量给药和药代动力学指导调整白消安剂量具有更高的功效、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 深圳拟将电子烟纳入控烟范围
 - academic radiology:MRI放射组学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淋巴血管浸润方面的价值
 - 使用中药敷肚子减肥的危害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