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论坛导读:远隔缺血适应(RIC)是指机体相对非重要器官(如肢体)在受到短暂、规律、非损伤性的反复血流阻断与复流刺激后,诱导机体产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从而使远隔重要器官(如心、脑、肝、肾等)对随后发生的严重致命的缺血缺氧损害(如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产生保护作用。
1986年美国学者Murry等研究发现,在对狗进行心肌梗死模型的实验中,对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前,先对其进行4次阻断血流和恢复血流(各持续5 min)的训练,之后再将前降支持续结扎40 min,发现最终心肌梗死面积减少75% 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缺血预适应”。1993年美国学者Przyklenk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犬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之前,对另外一支动脉进行4次阻断血流和恢复血流(各持续5 min)的训练,心肌梗死面积仍可减少70%。然后Przyklenk等提出了“远隔缺血适应”。
远隔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 RIC)是指对非重要器官或组织进行反复、短暂的缺血-再灌注,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耐受持续的缺血、缺氧性损伤,提高修复能力。1986年Dr. Murry发表于循环杂志的研究表明,反复、间断的对心脏的一支血管进行4次5 min缺血和5 min再灌注的预适应训练,可使心脏对后续持续缺血损伤产生明显抵抗作用,将冠状动脉持续阻断后的心肌梗死范围减少75%。该现象即为缺血适应。
RIC作为 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可通过3~4个周期的远端组织非致命性局部缺血-再灌注,保护包括脑、心和肾在内的重要器官免受持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根据缺血刺激启动的时间,RIC可分为3种亚型:
(1)远隔缺血预适应,即在某器官或组织发生缺血之前,在肢体等局部组织做缺血适应训练,诱导产生缺血耐受,预防缺血性损伤;
(2)远隔缺血期适应(或中适应),即在某器官或组织缺血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在肢体等局部组织给予缺血刺激诱导产生缺血耐受,减轻缺血损伤;
(3)远隔缺血后适应,即在某器官或组织的缺血事件经过治疗、血液恢复后,在肢体等局部组织给予缺血刺激诱导产生抗损伤因子,降低再灌注引起的损害等。
RIC治疗指通过反复、间断性的肢体血流阻断刺激,利用神经传导、体液及全身炎症反应等途径,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从而诱导心、脑、肝、肾、肺等脏器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提高远隔重要器官的抗缺血、缺氧损伤的能力。远隔缺血适应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体液调节机制、神经传导调节机制和免疫炎症调节机制。
RIC不仅可以保护缺血脑组织,同时可以使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联合远隔缺血适应训练治疗,能降低脑组织梗死风险,提高抢救治疗效果。因此,欧洲几个国家正在尝试在救护车上对患者开展远隔缺血适应治疗。RIC治疗具有双重保护时间窗,即为(1) 即刻作用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后数分钟出现,持续2-3小时;(2) 持续作用 远隔缺血适应治疗后后12-24小时出现,约持续3天。
研究表明规律性的RIC训练可提高脑缺血损伤患者脑灌注、改善脑代谢、促进侧枝循环建立、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减小脑白质变性体积,改善认知功能。通过远隔缺血预适应仪进行远隔缺血适应训练,对重要生命体征和疼痛不适无显著影响,由于显著降低了炎性因子和促凝物质水平,因此对超高龄患者或已存在脑血管堵塞、既往出现脑出血的患者同样安全有效。
RIC技术通过在某一器官或组织(例如肢体上的血压袖带)进行数次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循环,是一种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前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非药物疗法。
DOI: 10.1177/17474930231191082
RlC除在改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微循环障碍外,最新一项研究表明RIC通过改变肌肉组织中小分子核糖核酸表达水平,并通过肌源性细胞外囊泡释放传递至肝脏,促进肝脏内脂肪酸分解代谢通路的激活,并抑制炎症反应通路及细胞损伤相关通路活性,最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项研究率先对RIC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发现RIC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示RIC在其他代谢性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作用。
doi.org/10.1016/j.cmet.2025.02.009
2021年中国制定的《远隔缺血适应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国专家共识》推荐RIC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小血管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烟雾病等疾病的防治,还推荐其用于合并症多、治疗难度大的高龄脑血管病和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以及辅助支架置入术和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RIC是一种低成本、可获得、安全和无创的神经保护治疗策略。卒中事件发生后,通过对远端肢体施加间歇性压力,导致内源性体液因子或内泌素的释放,从而提高大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从而引起短暂的远端缺血。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