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Gastroenterology:新视角!粪便隐血浓度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定量关联

来源 2025-07-31 12:16:27 医疗资讯

结直肠癌(CRC)作为全球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其早期检测和预防尤为关键。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已成为众多国家结直肠癌筛查的主流工具,通过测量粪便中血红蛋白浓度(f-Hb)识别潜在患者。以往临床实践中,FIT结果多数以阳性或阴性二元分类应用,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阴性者定期随访。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阴性人群中,尤其是那些f-Hb接近阳性阈值的患者,其未来结直肠癌的风险并非无忧,存在一定的升高趋势。

近期,发表在权威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基于13项涉及约449万人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深入探讨了f-Hb浓度与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揭示,即便f-Hb低于当前阳性阈值,随着浓度的逐步升高,结直肠肿瘤及高级别肿瘤的检出风险呈显著递增趋势,在5、10、20、40 mg/g四个特定f-Hb浓度点,检出风险分别为基线的3倍、5倍、8倍及13倍。

本研究系统检索多数据库(Embase、Medline、Cochrane、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纳入符合标准的13项研究,均具有前次FIT阴性但粪便隐血浓度进行分层记录,且随访中具备结直肠肿瘤检测数据。研究纳入人群共约449万人,涵盖西班牙、法国、荷兰、台湾、丹麦、意大利、韩国等多国。

图:文献筛选流程图

采用两步统计分析法:第一步对每项研究基于f-Hb不同浓度区间与相对风险(RR、HR、OR)的关系进行对数-对数转化后线性回归估计剂量-反应趋势;第二步使用随机效应Meta分析整合不同研究的剂量反应曲线。异质性通过I^2和Q统计量评估,敏感性分析剔除单个研究检验模型稳定性,分组分析比较不同肿瘤结局及检测方式对结果的影响。

结果显示,所有纳入研究均显示,前次筛查时的f-Hb浓度与结直肠肿瘤检出风险呈正相关。f-Hb分别为0(基线)、5、10、20、40 mg/g时,对应的结直肠肿瘤检出风险倍数分别约为1、3.4、5.2、8.1及12.8。风险增加最明显发生在f-Hb由0增至10 mg/g区间,之后风险增长趋于平缓。

图:f-Hb水平与结直肠肿瘤检出风险的关联

此外,f-Hb浓度对高级别肿瘤的预测力尤其强(5 mg/g时,RR约4.3;20 mg/g时,RR约11.8),提示针对AN风险进行分层管理具备针对性价值。检出方式差异(包括仅筛查检测、临床检测及两者合并)未显著影响剂量反应关系的稳健性。高度异质性存在,可能与各国筛查方案不同、FIT阳性截断值、检测手段及人群特性差异有关,但敏感性分析表明结论稳固。

综上,本研究基于覆盖多国大规模人群的Meta分析,首次量化展示了FIT阴性筛查中不同f-Hb浓度对未来结直肠病变的风险影响。研究验证了“阴性”FIT结果的连续性意义,特别是f-Hb值接近阳性阈下限的个体风险显著偏高,为精准筛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风险分层的应用对于优化资源分配、降低过度筛查风险、避免错过早期肿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个体化调整筛查间隔、提高阳性阈值策略均可在保证检测效能的前提下降低无效的结肠镜负担,从而提高公共卫生效益和患者依从性。同时,本研究也揭示目前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提示未来需要统一筛查协议和监测标准,加强多中心、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深度研究。此外,结合年龄、性别等常见风险因子,构建多因素动态风险模型,将更具临床意义。

目前,荷兰及意大利等地正在开展基于前次f-Hb浓度定制筛查间隔的试点随机对照试验,未来结果将为风险分层策略的临床推广提供重要实证支持。

原始出处

van den Berg DMN, van den Puttelaar R, de Jonge L, Lansdorp-Vogelaar I, Toes-Zoutendijk E. Fecal Hemoglobin Levels in Prior Negative Screening and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 2025 Mar;168(3):587-597. doi: 10.1053/j.gastro.2024.10.047.

Tags: Gastroenterology:新视角!粪便隐血浓度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定量关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