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又系手太阴、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交会穴之所,《针灸大成》曰: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可治腑病(胃、胆、心包、脑、三焦、胰腺、大小肠),尤以胃脘部的疾患为特治,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调理中气之效。
穴位释名
本穴内应胃中,接近胃小弯处。中即中间,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中部,故名中脘。中脘穴别名很多,《针灸大成·穴名各异类》曰:“中脘:一名太仓,一名胃募。”
定位取穴
1 、定位及取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胸剑联合部中点下4 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胸剑联合部) 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即如图所示胸骨体下缘(胸剑联合部) 两点中央和肚脐连接线为8寸,取一半即可。 2 、穴位解剖 中脘穴在前正中线,腹白线上,有腹壁上动、静脉;穴位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部为胃幽门部;深层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功能主治
1、中医古籍总结
中脘穴是特定穴: 中脘穴是足阳明胃经之气聚集之处,具有调整胃及与胃相表里的脾的功能。中脘穴是六腑之会穴,且为中气之会,是六腑经气交会之处,因而,用以调理六腑之疾、中焦气机失常之患。中脘穴是任脉、手之太阳、手之少阳、足之阳明的交会穴。所以,不仅能治疗本经的疾病,同时可治疗交会经络的疾病。
中脘穴与多个脏腑的关系: 中脘为胃经之募穴,胃同脾、心、肝、胆、肺、大肠、小肠在经脉的循行上有络属关系。足阳明胃经“下膈,属胃络脾”,其经别“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其络脉“入络肠胃”,“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 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手太阳小肠经“下膈抵胃,属小肠”。由于这些经脉循行均与胃有密切关系,从而确立了中脘穴在临床上治疗这些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疾病的重要性。
虽然中脘穴与众多脏腑在经脉循行上有络属关系,在理论上可以有多种治疗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特定穴,其最重要的作用是振奋脾胃功能,使人体经常保持阴平阳密、气血和谐、经脉通畅的良好状态。做为人体之仓禀,后天之本,水谷之海,生化之器,气血之源的脾胃,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四肢百骸,无不赖其所养。因此,临床上通过进一步调节脾胃功能,达到祛痰消积、益气养血、理气解郁、清热泻火、温阳散寒、升清降浊、通调三焦的目的。
2、现代研究
针刺中脘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当用弱刺激时可促进胃蠕动;强刺激则产生抑制胃蠕动作用。针刺中脘对胃酸分泌也有一定作用。该穴传入神经元在脊神经节的节段为胸7~腰2,由于其神经传入节段与胃肠的传入神经节段在形态学上有所重迭交汇,因此针刺本穴能调整胃肠功能。
艾灸中脘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实验证明:艾灸“中脘”穴不但能使血浆ACTH 浓度显著增加,而且能增加血浆β-EP浓度。
临床应用
中医病症:胃痛、腹胀、呕吐、吐血、肠鸣、泄泻、纳呆、食积不化等脾胃病,黄疸、呃逆、吞酸等肝胆病,癫狂、产后血晕、晕厥、失眠等神志病,另可应用治疗虚劳、哮喘、水肿等。
西医病症: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胃下垂、消化性溃疡、急性肠梗阻、膈肌痉挛、肝炎、子宫下垂、食物中毒等。
治疗方法
针刺:刺入深度一般记载是1-1.5 寸,临床经验认为针刺深度2-2.5寸理气作用更佳,形体较胖者甚至可达3寸左右。施术时手法要灵活,轻捻缓进,操作时应注意刺手与押手的配合,垂直进针,严禁大幅度反复提插以免伤及邻近器官; 治疗时机应选择消化道排空状态,以减少损伤的机会和程度。如需刺入腹腔,有落空感后宜缓慢行针,勿刺破脏器。本穴最易产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针刺时可认真体会。
灸法:艾炷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壮数、时间。
按摩:可使用指、掌、鱼际揉法,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甚至向四周放射。
穴位贴敷:一般贴敷4-6小时。
病案一则
患者, 女, 23 岁。诉上腹部剧烈疼痛3h, 疼痛拒按, 难以忍受, 头出冷汗, 四肢发凉, 经诊断为“胃痉挛”, 建议针灸治疗。查: 舌苔白厚而腻, 脉沉紧。辨证为气滞胃脘痛。
操作:令患者仰卧, 中脘穴常规消毒后, 取(0.25mm×130mm)芒针随呼吸缓慢深刺中脘穴2.5~3 寸深, 病人感到针尖下沉向下行气,施以小幅度提插泻法, 患者觉局部有酸胀感向腹周放射后即出针。此时患者胃痛已完全消失,并已无压痛,脉转平缓。
体会:中脘穴为特定穴中八会穴之一——腑会,故可以通治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 其位于中焦故有通调气机、宽中利气之功, 中脘穴位于胃体局部, 是治疗各种脾胃病的要穴, 集众穴之功于一针之下, 直接作用于胃体, 使上腹部均有针感, 剌激量大即疼痛即止。
参考文献:
[1]沈雪勇主编,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高式国著,高式国针灸穴名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6.
[3] 左天伟. 近年来“中脘”穴的临床研究进展[J]. 哈尔滨医药, 2011, 31(6): 456-457.
[4] 张宪奇,指导:裴景春. 论中脘穴的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6):128-129
[5] 战文翔 刘春波 李红 指导:余安胜.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J]. 针刺研究,2006,31(5) : 311-313.
[6] 李莉. 中脘穴临床妙用举隅[J].中医中药,2006,33(3):118
[7] 朱圣芳,周晨,李万瑶. 中脘穴的临床应用[J].蜜蜂杂志,2018,5:41-42
- 上一篇:不孕症患者维生素D检测和补充相关实践模式的差异!
- 下一篇:一文读懂“四关穴”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