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此地疫情扩散,单周病例数突破2万!超1000所学校停课!甲流暴发,如何应对?

来源 2025-11-08 12:24:27 医疗资讯

近期,日本流感疫情的蔓延态势让全球瞩目。单周病例数突破 2 万、连续十周攀升、超千所学校停课,这场来势汹汹的甲流风暴,不仅打乱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节奏,也给我们敲响了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警钟。面对传染性强、症状明显的甲流,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这份超实用指南请收好!

警报拉响!日本流感疫情刷新纪录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最新数据显示,10 月 20 日至 26 日一周内,全国定点医疗机构报告流感病例达 24276 例,连续十周保持增长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单周病例数突破 2 万的时间,较去年提早了约 1 个月,疫情传播速度远超预期。

图片

以东京为首的首都圈成为重灾区,东京都及周边的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均已紧急发布 “流感注意警报”。在东京涩谷的街头,口罩再度成为行人的 “标配”,汇集于此的多家诊所和药店,近期寻医问药的患者较上周激增 2 至 3 成。为遏制疫情在校园内扩散,日本已有 1000 多所学校采取停课措施,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幼儿园和中小学全面停学的情况。

这场疫情的严峻性远超往年,后续数据显示,日本该流感季累计报告病例数推算高达 952.3 万例,12 月下旬单周病例数更是创下 1999 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更棘手的是,本次甲流流行还与支原体肺炎叠加,导致解热镇痛药、止咳药及抗流感病毒药物出现严重供应短缺,给疫情应对带来更大挑战。

图片

图:日本厚生劳动省官网

甲流真面目:不是普通感冒,危害更甚

很多人会把甲流和普通感冒混淆,但二者在病原体、症状和传染性上有着天壤之别。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亚型为 H1N1 和 H3N2,其最大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甲流的症状往往 “来势汹汹”,发病初期就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39-40℃,同时伴随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相比之下,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热程度较轻,传染性也弱于甲流。

与新冠相比,甲流的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症状更为突出,而新冠患者更容易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但两者均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且都可能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都需要做好防护。

甲流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56℃加热 30 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也较为敏感。但它在 0-4℃环境下可存活数周,这也是冬季容易爆发的重要原因。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是主要传染源。

高危人群请注意:这些人更容易中招

虽然甲流人人易感,但有几类人群感染后出现重症的风险更高,需要重点防护。

儿童是甲流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感染后容易出现肺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日本此次疫情中,校园集体感染频发,也印证了儿童群体的高易感性。

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衰退,且常伴有慢性基础疾病,感染甲流后病情进展更快,重症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孕妇感染后,不仅自身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问题,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肾病、肝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接受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都是甲流重症的高危群体,需要格外重视预防措施。

2025 版防治指南更新:这些新药和要点要记牢

面对流感防控的新形势,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 年版)》,对甲流的治疗与预防提出了更详尽的指导,几个核心更新要点需要重点关注。

在临床分型上,新版指南新增了轻型和中型分型标准,其中轻型表现为单纯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型则出现发热超 3 天或咳嗽、气促等症状,但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仍在正常范围,这让临床诊断和治疗更具针对性。

药物方面,新版指南新增了玛巴洛沙韦和法维拉韦两种抗流感病毒药物,均属于 RNA 聚合酶抑制剂。同时删除了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因为这两种药物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已产生耐药性。目前我国上市的敏感抗流感药物共有 6 种,包括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等,涵盖不同作用机制。

治疗原则上,指南首次明确 “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物和增加药物剂量”,避免盲目用药带来的安全风险。特别提醒的是,抗病毒药物需在症状出现后 48 小时内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超过 48 小时后用药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科学防控 5 步法:把甲流挡在门外

预防是应对甲流最有效的手段,结合新版防治指南和专家建议,做好以下 5 点,就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的首选方式,可显著降低发病率、重症率和病死率。建议高危人群、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群体优先接种,接种时间最好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完成,即使已经进入流行季,接种仍然有效。

做好个人防护是关键。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规范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安全距离。

保持环境通风和清洁也很重要。居家和办公场所应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等,定期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减少病毒残留。

增强自身免疫力是基础。保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能让免疫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多喝水。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提升身体抵抗力。此外,补充维生素 D 也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可通过每周 2-3 次、每次 5-10 分钟的晒太阳来补充,注意避免强光直射。

关注疫情动态,做好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居家隔离,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减少传播风险。同时密切观察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加重迹象,及时就医。

感染后别慌:48 小时黄金应对法则

如果不慎感染甲流,不必过度恐慌,遵循以下应对原则,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首先要及时隔离休息。确诊后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 2 天,避免传染给他人。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让身体集中能量对抗病毒。多喝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对症治疗要科学。出现高热时,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咳嗽咳痰明显时,可选用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止咳化痰药物。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药物过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抓住抗病毒治疗的黄金时间。如果符合用药指征,应在症状出现后 48 小时内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越早用药效果越好。使用奥司他韦时需注意,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测异常行为,如自我伤害、惊厥等,一旦出现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持续高烧不退(体温超过 39℃且退烧药效果不佳)、呼吸困难、气短喘息、剧烈咳嗽影响休息、精神状态极差(嗜睡、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出现脱水症状(口干、少尿、皮肤弹性变差)等。高危人群感染后,建议尽早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单纯甲流感染很少出现黄痰,若出现黄痰带血丝,可能是合并了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国内疫情动态:警惕流感活动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近期流感活动也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11 月 2 日,我国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绝大多数省份进入流感流行期,门急诊阳性率达17.5%;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比高于前三年同期。

表1 第44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图片

注:“+”表示本周特定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数值较上周增加;“-”表示本周特定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数值较上周下降。

虽然我国目前未出现日本那样的大规模疫情,但随着冬季来临,气温降低、室内活动增多,流感传播风险将进一步升高。加之人员流动频繁,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无论是日本的疫情警示,还是国内的流感活动上升趋势,都提醒我们不能放松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警惕。甲流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不可防控,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即使不幸感染,也能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快速康复。

Tags: 此地疫情扩散,单周病例数突破2万!超1000所学校停课!甲流暴发,如何应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