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ClinicalMedicine:警惕!林奇综合征 40% 患者罹患非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首发表现易致漏诊错失干预时机

来源 2025-11-05 12:15:30 医疗资讯

林奇综合征(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MLH1、MSH2、MSH6、PMS2等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致病性胚系变异引起,少数与EPCAM基因缺失相关。LS患者终生罹患结直肠癌(CRC)和子宫内膜癌(EC)的风险显著升高,因此目前国际推荐对所有新发CRC和EC患者进行通用肿瘤筛查(UTS),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MMR蛋白表达缺失或通过分子检测评估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然而,LS的肿瘤谱远不止于此,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提示其与多种其他恶性肿瘤相关。为全面评估LS患者中非CRC/EC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意大利Padua大学医院与Veneto肿瘤研究所联合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队列研究,成果发表于eClinicalMedicine杂志。

该研究纳入1995年至2023年间确诊的570例L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基因检测确认携带MMR基因或EPCAM的致病性胚系变异(分类为4或5级)。研究收集并分析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癌症类型、确诊年龄、基因型、随访时间等。统计方法包括Fisher精确检验、χ²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计算了标准化发病率比(SIR),以比较LS队列与普通人群的癌症发病率差异。

结果显示,在全部570例LS患者中,44%(n=250)曾罹患CRC,17%(n=95)罹患EC,而有高达40%(n=228)的患者至少罹患一种非CRC/EC恶性肿瘤。这些非CRC/EC肿瘤中,最常见的包括尿路上皮/肾脏癌(8%)、乳腺癌(女性中8%)、卵巢癌(6%)和胃癌(4%)。其他如皮肤癌、小肠癌、胰腺癌、脑瘤、甲状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各占约3%。

图:LS队列中肿瘤类型的分布情况

基因型与肿瘤风险关联。MSH2突变携带者非CRC/EC肿瘤风险最高(49%),尤其在尿路上皮/肾脏癌(13%)、膀胱癌和肉瘤中表现突出。MLH1组CRC发病率最高(60%),非CRC/EC占35%,以胰腺癌和脑瘤为主。MSH6与PMS2组癌症总体风险较低,无癌生存比例分别为54%与57%。EPCAM组样本量虽小(n=11),但非CRC/EC比例高达54%,且多见于尿路上皮/肾脏。此外,与普通人群相比,LS患者多种非CRC/EC肿瘤的SIR显著升高,包括小肠癌、尿路上皮/肾脏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和甲状腺癌。

图:LS队列中,14-85岁及以上所有恶性肿瘤的SIR与普通人群的对比情况

在228例非CRC/EC患者中,98例(43%)将其作为首次癌症表现。其中63例(64%)在LS基因诊断之前即已确诊,中位间隔时间为5年。值得注意的是,这63例患者中,有29例(46%)后续发展为CRC或EC,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10年与6年。这提示,若非CRC/EC能被纳入UTS,有望更早识别LS患者并进行家系管理。

综上,本研究证实,非CRC/EC在LS患者中占有相当大比例(40%),且常为首发或唯一表现。尤其尿路上皮/肾脏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小肠癌的SIR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支持将其纳入LS相关肿瘤谱。此外,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虽争议仍存,但在特定基因型(如PMS2与MLH1中的乳腺癌)中也见聚集趋势。

目前UTS仅针对CRC与EC,导致部分以非CRC/EC为首发表现的LS患者被漏诊,错失早期干预与家系筛查的机会。随着免疫治疗在MSI-H/dMMR肿瘤中的广泛应用,明确肿瘤的MMR状态不仅有助于LS的诊断,也直接影响治疗策略选择。例如,胰腺癌、胃癌、小肠腺癌等虽在普通人群中MSI-H比例低,但在LS患者中却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

原始出处

Negro, Silvia et al.Incidence of non-colorectal/endometrial malignancies in individuals with Lynch syndrom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eClinicalMedicine, Volume 90, 103618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eClinicalMedicine:警惕!林奇综合征 40% 患者罹患非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首发表现易致漏诊错失干预时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