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拉响警报!全球流感大暴发!毒株变异!应对方法看这里→→

来源 2025-10-31 12:11:57 医疗资讯

“屋头娃烧到 39 度,办公室同事全戴口罩,今年流感咋来得这么凶?” 最近不少人被流感打个措手不及。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全国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数较前几周增加数倍,流感病例呈上升趋势,且流行毒株也与去年不同。

图片

预警拉响!2025 流感比去年早到,国内外都 “中招”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第42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2025年10月13日-10月19日,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跟上一周相比增加了2.2%,增速远超新冠、腺病毒等其他病毒。

图片

放眼全球,日本比2024年提早5周进入流感季,韩国、新加坡已出现就诊高峰,欧洲多国病例也在飙升。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与研究合作中心前副主任Ian Barr强调:“尽管过去几年日本流感季略有提前,但像今年10月就出现大规模流行,实属罕见。”专家分析,此次流感提前暴发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国际旅行恢复加速传播:随着新冠疫情管控措施解除,全球人员流动迅速恢复,为流感病毒跨境传播提供了便利通道。

气候变化影响病毒传播环境:气温波动与异常气候可能改变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与传播效率,尤其在温带地区更为敏感。

人群免疫“空白期”加剧易感性:新冠疫情期间,社交隔离与防护措施大幅减少了人群对流感病毒的自然暴露,导致免疫记忆减弱,尤其是儿童与老年人群体。一旦病毒传入,极易引发快速传播。

毒株 “换岗”!pN2 成主角,为啥大家更易中招?

“去年是 H1N1,今年咋又变了?”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甲型pN2毒株已成为主流。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1N1,今年换成pN2,这意味着,公众对pN2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今年流感季感染人数或将增加!

pN2 可不是新面孔。自1968年首度引发“香港流感”大规模爆发以来,pN2型流感病毒已成为全球流感传播的重要病毒株之一,影响了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甲型流感病毒相比,pN2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快且变异频繁,如同“换季新装”,每年流感季节都会卷土重来,成为疾病防控的重点目标。

pN2病毒感染引发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咽喉疼痛、咳嗽以及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虽然pN2表现与H1N1等其他甲型流感病毒相似,但传染性更强,且更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

别乱吃药!预防流感的 “药坑” 你踩了吗?

不同年龄和感染亚型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更要避雷的是抗生素!头孢、阿莫西林只杀细菌,对流感病毒纯属 “无效攻击”,乱吃还会伤肠胃。

对症治疗原则

退热镇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或布洛芬(6个月以上)。

避免重复用药:不建议同时使用复方感冒药,以防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过量。

禁用阿司匹林:儿童发热期间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含该成分药物,以防瑞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我国目前主流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三类: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 奥司他韦:最常用的口服药,胶囊/颗粒适用于1岁及以上人群,干混悬剂适用于2周龄以上。强调尽早使用,理想时间是症状出现48小时内。疗程通常为5天,需注意根据体重和肾功能调整剂量。

  • 帕拉米韦:静脉给药,适用于重症或无法口服的患者,单次给药或连续1-5天给药。

  • 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适用于7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不推荐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的患者使用。

     

RNA聚合酶抑制剂

  • 玛巴洛沙韦最大优点是全程只需口服一次,非常方便。适用于≥5岁人群,剂量与体重相关。它能更快速地抑制病毒排毒。

  • 法维拉韦:主要用于成人,在其他抗病毒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时考虑使用。孕妇禁用。

     

血凝素抑制剂

  • 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流感的治疗,每次200mg,每日3次,疗程5天。

  • 不建议自行联合使用相同机制的药物或随意增加剂量。

  • 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除非有证据表明合并了细菌感染,否则不应滥用。

     

三价与四价流感疫苗如何选?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减少重症的有效手段。专家建议,最佳接种时间为每年9月至11月,以确保在流行高峰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未及时接种者,在流感季节期间仍可补打疫苗。由于流感病毒变异迅速,疫苗保护持续时间有限,建议每年均需接种以获得针对当年流行毒株的有效保护。

重点人群须优先接种疫苗!《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明确推荐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进行接种。专家同时强调,流感疫苗最好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完成接种,建议不晚于10月底。

  • 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幼儿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 肥胖患者

  •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 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除外)、肾脏疾病、肝病、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患者

     

这些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应当引起临床和社会高度关注,及时接种疫苗并做好监测和治疗。

目前,我国可使用的流感疫苗主要包括三价和四价灭活疫苗(注射)及三价减毒活疫苗(鼻喷)。疫苗的“价”数代表其覆盖的流感病毒株数,四价疫苗在三价基础上多覆盖一种乙型病毒毒株。专家指出,虽然四价疫苗理论上覆盖更多病毒株,但这多覆盖的乙型毒株近年来未见显著流行,临床保护效果差异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免疫系统未成熟的幼儿,是流感高风险群体。感染流感后,儿童更容易出现高热和呼吸道并发症,治疗较为复杂。家长应在流感初期密切观察患儿,确保充足的水分、营养和休息,并注意居室通风消毒。若症状持续未缓解或出现持续高热,应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发烧≠流感!分清4种秋冬呼吸道病毒

秋冬季本来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最近除了流感病毒之外,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存在一定水平活动,所以当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情况时,还有可能是这些病毒在“发力”哦!

鼻病毒:普通感冒的“主力军”

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毒,约占成人和儿童感冒病例的30%-50%。它主要侵犯上呼吸道,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局部症状,通常伴随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全身症状不明显。 鼻病毒种类繁多,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和接触感染。由于病毒多变,人体难以产生持久免疫,因此普通感冒反复发作十分常见。虽然鼻病毒感染通常症状较轻,但在免疫力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中,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头号元凶”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以其极强的传染性,成为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及声音嘶哑,大部分患儿症状在1-2周内缓解。 然而,部分患儿可能进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及时医疗干预和支持治疗。由于RSV感染的高风险性,尤其是早产儿、先天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应特别关注预防和早期诊断。

肠道病毒:手足口病的“幕后黑手”

肠道病毒并非新兴病毒,主要引起儿童常见的手足口病,发病高峰集中在6个月至5岁之间。感染初期多表现为发热,随后出现典型的皮肤和黏膜损害,如手掌、脚掌及口腔内的红色斑点或疱疹。 肠道病毒通过口-粪途径传播,流行季节多在夏秋季。虽然大多数病例病程自限,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等,需加强监护和及时治疗。

腺病毒:全年活跃的多面手病毒

腺病毒广泛存在于全年各个季节,冬季和早春为感染高峰。其传染性强,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包括起病早期的高热(常超过38.5℃)、咳嗽、咽痛、流涕、结膜炎(眼红)、精神萎靡或烦躁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腺病毒感染不仅限于呼吸道,还可导致结膜炎、胃肠炎、膀胱炎及其他系统损害。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感染也不罕见。尽管多数病例为自限性,部分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Tags: 拉响警报!全球流感大暴发!毒株变异!应对方法看这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