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BMJ:抗CD38单抗CM313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

来源 2025-10-28 12:11:22 医疗资讯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孤立性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风险增加为特征。其病理机制涉及免疫耐受丧失,导致产生针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病理性自身抗体,进而引发血小板过早破坏和生成受损。一线治疗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但疗效常短暂,复发常见,许多患者会进展为持续性或慢性ITP。二线治疗包括脾切除、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抗CD20利妥昔单抗等,然而,疾病异质性和部分患者的难治性凸显了对创新有效治疗策略的迫切需求。CD38在抗体分泌细胞上高表达,是自身免疫病的潜在治疗靶点。CM313是一种人源化抗CD38单克隆抗体,具有独特的互补决定区序列。前期单臂I/II期试验显示其在经治ITP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鼓舞的疗效。

CM313-ITP是一项在中国5家中心进行的随机、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包括4周筛选期、8周治疗期和16周随访期。共45例合格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至CM313组(n=30)或安慰剂组(n=15)。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ITP病程>3个月、筛选期平均血小板计数<30×10⁹/L且无单次>35×10⁹/L、既往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复发但曾对标准治疗有应答。患者接受每周一次静脉注射CM313(16 mg/kg)或匹配安慰剂,共8周。主要终点为第8周的总应答率(ORR),定义为完全应答或部分应答。

图:流程图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均衡。所有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种,均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和TPO-RA治疗。第8周时,CM313组的ORR显著高于安慰剂组(83% vs 20%,差异63.3%,95%CI 33.7%~81.3%,P<0.001)。CM313组中位应答时间为1周,显著短于安慰剂组(P<0.001)。治疗期间(≤8周)CM313组ORR达93%。至第24周,CM313组仍有57%的患者维持总体应答。

图:血小板计数随时间的平均变化

CM313组在治疗后第3天即见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P=0.01),第5天时87%的患者血小板≥50×10⁹/L。CM313组血小板≥50×10⁹/L的中位累积持续时间为18周,显著长于安慰剂组的3周(P=0.004)。60%的CM313组患者实现长期持续血小板应答。CM313组出血比例从基线37%降至第8周10%,救援治疗需求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图:在试验中所有入组患者观察到的缓解持续时间

CM313组与安慰剂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分别为87%与80%,多数为1-2级。CM313组常见TEAE包括输液相关反应(30% vs 13%)、瘀点(27% vs 67%)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CM313组为7%,无治疗相关死亡。CM313组外周血抗体分泌细胞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并持续至第24周,自然杀伤细胞计数迅速下降,单核细胞FcγRI和FcγRIIb表达下降。

综上,本研究表明,CM313在多重经治的持续性或慢性ITP患者中能够快速、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并维持长期应答,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浆细胞耗竭、抗体产生抑制及免疫细胞调节,共同减少血小板破坏。安全性方面,CM313整体耐受性良好,需关注免疫球蛋白下降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研究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随访期有限和研究对象仅为中国人群。总结而言,CM313为ITP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未来需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更长随访期的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并评估长期安全性。

原始出处

Chen Y, Xu Y, Dai J, et al. Anti-CD38 monoclonal antibody CM313 for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BMJ. 2025;391:e084314. Published 2025 Oct 21. doi:10.1136/bmj-2025-084314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BMJ:抗CD38单抗CM313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