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这就是大家认知当中的“打麻药”!

来源 2025-10-21 12:14:37 医疗资讯

无数次的问,无数次的回答。

如实的告知,已变成了辩驳。

整个社会面儿,对麻醉的统一认知:麻醉就是打麻药的。

本无力再辩驳,但麻醉工作是如此的重要、关乎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得让患者、患者家属理解和配合才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因此,这项工作仍然不能停。

既然大家都认为麻醉科是“打麻药的”,今天我们为大家展示一下这个“打麻药”过程。

患者是一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严重的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导致他的身躯无法伸展、颈椎不能动,四肢也呈现固定状态。

这样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如何管理呼吸道问题。如果无法建立安全有效的人工气道,这台手术就没办法进行。

术前,经过讨论,认为清醒表面麻醉比较合适。

清醒表面麻醉,主要是经环甲膜穿刺将局部麻醉药喷洒至声门及声门下的气道,使其敏感性下降,以耐受清醒插管的刺激。

声门下表面麻醉完成后,经鼻腔对咽腔、舌根、鼻腔等处进行了细致的麻药喷洒。

另外,这个患者的下颌关节也已经呈固定状态,因此只能经鼻腔进行气管插管。

经鼻腔气管插管,出现另外的一些问题:选择气管导管的型号要比常规经口插管小0.5号。

但是,管径变细了,术中可能出现通气不足以及二氧化碳蓄积问题。

尤其这个患者由于脊柱严重受累,胸廓也几乎是固定状态,严重限制了通气。手术中,这方面必然是严重牵挂麻醉医生的方向。

通气不足加上气管导管管径细,术中必然是全程戒备、随时调整、随时监测。

由于这个患者几乎没有后仰角度,就连环甲膜穿刺都没有办法在正面进行。突然改变穿刺位置,对麻醉医生的解剖功底以及技术熟练度是个考验。

图片

在这个期间,为保证对患者循环密切监测、确保其生命安全,另外一组麻醉医生为该患者进行了有创动脉穿刺。

同时,还有一组人根据现场情况配置局麻药、静脉全麻药、镇痛药、镇静药以及肌松药等药物。

当表面麻醉生效后,麻醉主任抄起纤支镜,从患者鼻腔缓缓进入。

直到纤支镜前端进入声门,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因为,如果无法插管,所有的工作将前功尽弃,患者的未来将难以预知,可能没有未来。

随着较细的气管导管进入气管,早已待命在旁的那组麻醉医生迅速有序推注镇静药、静脉全麻药、镇痛药、镇静药以及肌松药。

监护以上,规律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的出现,大家悬着的心真正放下了。

妥善固定好这根“生命之管”之后,大家一起动手把患者安置到合适的位置。期间,麻醉医生都很紧张这根气管导管。

确认气管导管没有在安置患者体位过程中被撤掉,麻醉医生开始关心另一个方向——循环。

呼吸和循环是生命两大系统,并且二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只有保证两个生命支柱系统不出问题,才有可能保障患者平安做完手术。

为了压制患者的呛咳反射,足量的镇静药和止痛药已经将循环抑制得很厉害了。此时,麻醉医生将开启循环调整之路。

监护以及调整,几乎会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患者回到病床上。

这就是麻醉医生的“打麻药”,请为这群人点赞。正因为有了他们,每年九千多万的外科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才能处处是万家灯火。

Tags: 这就是大家认知当中的“打麻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