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肠道免疫系统的稳定维持依赖于多种免疫细胞的精细调控,其中固有淋巴样细胞(ILCs)作为黏膜免疫的重要守护者,在抵御病原体、维持上皮屏障功能及组织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肠道ILCs如何在组织中长期驻留并维持其功能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被发现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等代谢物已被证明能够影响ILC的分化和功能。尽管如此,微生物代谢物是否以及如何调控ILC在肠道中的长期驻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本研究通过系统的体内外实验,揭示了微生物代谢物牛磺脱氧胆酸(TDCA)通过与其受体P2Y10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进而促进ILC在肠道中的驻留,并最终增强对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
为了探究微生物群对ILC组织驻留的影响,研究团队首先比较了无菌小鼠(GF)和常规饲养小鼠(Ctrl)以及广谱抗生素处理小鼠(Abx)中肠道ILC的数量和分布。结果显示,GF和Abx小鼠小肠中的ILC1、ILC2和ILC3亚群均显著减少,而在肠系膜淋巴结(mLN)和脾脏中这些细胞的比例却有所增加。进一步通过三维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研究人员观察到在抗生素处理后,更多ILC进入淋巴管,表明其从组织驻留状态转变为迁移状态。此外,通过静脉注射荧光标记抗体进行血管内标记实验,证实Abx小鼠中循环ILC比例显著升高。为进一步验证ILC的迁移行为,研究人员进行了细胞移植实验,将CD45.2+供体小鼠的肠道淋巴细胞或骨髓细胞移植至CD45.1+受体小鼠中,发现抗生素处理显著降低了ILC在肠道的归巢和驻留能力,而在mLN和脾脏中则出现积累。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导致ILC失去驻留特性,转而进入循环系统。
图1 肠道微生物群对ILC肠道驻留的必要性
在机制探索方面,研究人员通过RNA测序分析发现,抗生素处理显著下调了ILC中与组织驻留相关的基因表达,特别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中的P2ry10基因。
图2 微生物群破坏导致肠道ILC迁移至循环系统
进一步验证显示,P2Y10在肠道ILC中高表达,且在微生物缺失条件下其表达下降。为明确P2Y10在ILC驻留中的功能,研究团队构建了P2ry10基因敲除小鼠,发现其肠道ILC数量减少,而在mLN和脾脏中则增加,同时肠道淋巴结构如派伊尔结和孤立淋巴滤泡也减少。
图3 P2Y10在ILC上高表达并介导其肠道驻留
此外,P2Y10缺失导致ILC表面驻留标志物CD69表达下降,而迁移相关受体S1PR1表达上升。通过骨髓移植和连体共生实验,进一步证实P2Y10缺失影响ILC的肠道归巢和长期驻留。在人类样本中,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炎症部位ILC的P2Y10和CD69表达也显著低于非炎症部位,提示这一通路在疾病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图4 TDCA是P2Y10受体的配体
图5 TDCA-P2Y10结合启动Zfp414转录
为寻找P2Y10的配体,研究人员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较了Ctrl和GF小鼠肠道内容物,发现次级胆汁酸TDCA在Ctrl小鼠中显著富集。体外钙流实验显示,TDCA能有效激活P2Y10受体,并诱发Ca²⁺内流和RhoA信号通路激活。进一步实验表明,TDCA处理可挽救抗生素引起的ILC数量减少和CD69表达下降,而这一效应在P2ry10⁻/⁻小鼠中消失。
图6 ZFP414促进整合素αE和CD69的表达
信号通路抑制实验证实,TDCA-P2Y10通过Ca²⁺和RhoA信号促进Zfp414的转录。Zfp414作为一种转录因子,直接结合于Itgae(编码整合素αE)基因启动子区域,促进其表达,从而增强ILC与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在功能上,Zfp414或Itgae敲低均导致ILC肠道归巢能力下降,而TDCA处理能恢复整合素αE和CD69的表达,进而促进ILC驻留。
图7 TDCA给药增强ILC肠道驻留并抵抗肠道炎症
在生理和病理意义方面,研究团队利用DSS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和Citrobacter rodentium感染模型,评估了TDCA-P2Y10-ZFP414-ITAE轴在肠道炎症中的作用。结果显示,P2ry10、Zfp414或Itgae缺失小鼠均表现出更严重的肠道炎症和细菌负荷,而TDCA给药能显著缓解炎症表型,且该保护作用依赖于P2Y10的表达。通过将P2ry10⁺/⁺或P2ry10⁻/⁻ ILC过继转移至免疫缺陷小鼠,进一步证实P2Y10缺失直接导致ILC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抵抗病原体感染。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代谢物TDCA通过P2Y10受体维持ILC的肠道驻留,从而在肠道稳态和宿主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
原始出处:
Xu, Y., Xiong, Z., Zhang, P., Wu, R., Li, C., Guo, H., Du, Y., Zhu, X., Fan, D., Fan, H., Tian, Y., Chen, Y., & Fan, Z. (2025). Microbiota metabolite taurodeoxycholic acid maintains intestinal tissue residency of innate lymphoid cells via engagement with P2Y10 receptor. Science Advances, 11(34). doi: 10.1126/sciadv.adt9645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