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AMA Network Open:针对高自杀风险住院患者的数字治疗干预随机临床试验

来源 2025-08-18 12:16:07 医疗资讯

自杀是美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自1999年以来自杀率已上升超过33%。每年约有超过100万成年人发生非致死性自杀行为。精神科住院患者出院后的数周至数月是自杀风险极高的时期,急需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未遂的复发。传统的自杀专门认知行为疗法已被证实能有效减少自杀行为,但其实施存在难度,且在实际临床中推广受限。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数字健康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精神健康干预手段日益受到关注。数字治疗通过软件应用程序,实现了治疗的即时性、可扩展性和高依从性,有望克服传统治疗的壁垒。

近期,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治疗应用(OTX-202),旨在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针对自杀风险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该数字治疗虽未显著延长首次自杀未遂的时间,但能够持续降低患者的自杀意念,尤其是在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中显著降低了复发率,并提高了临床改善率。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美国6个不同地区的精神科住院单位开展。纳入条件为年龄≥18岁,因自杀未遂或严重自杀意念(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评分≥5)住院,且拥有可下载应用的智能手机。排除精神状态极度不稳定、认知障碍或同时参与其他试验者。共招募339名患者,随机分配至数字治疗组(OTX-202应用,基于CBT的12个模块教育,每模块10-15分钟)和对照组(安全计划及自杀心理教育应用,界面和使用体验类似,但无CBT技能培训)。

图:研究流程图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风险评估、支持性倾听、危机资源、临床评估及转诊。 主要终点为随机化后首次真实自杀未遂(不含中止和中断未遂事件)的时间。次要终点包括自杀意念的变化(SSI评分变化)及24周时临床总体改善(CGI-SS评分)。评估通过盲法独立评分员远程访视完成,随访时间最长至104周,试验因达到中期分析无效边界提前终止。

结果显示,患者平均年龄27.9岁,女性占66.1%。随访数据覆盖78.5%的参与者。两组首次自杀未遂时间未见显著差异(数字治疗组首次未遂率15.7%,对照组7.9%,P=0.06)。但在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子群中,数字治疗组的复发自杀未遂率显著降低58.3%(调整后事件率0.70 vs 1.68次/人年,P=0.04),且临床改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 vs 87.5%,P=0.04)。

图:数字治疗应用组与对照应用组中随时间推移的自杀企图累积概率以及从基线起自杀意念的平均变化

自杀意念随访曲线显示,数字治疗组自杀意念持续下降至24周,而对照组在12周后自杀意念有所回升。且每完成一模块,既往未遂患者复发率降低14%。

综上,本项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CBT疗法在高自杀风险住院患者出院后未能显著延迟首次自杀未遂时间,但能持续减轻自杀意念,尤其在既往自杀未遂患者中显著减少复发自杀未遂并促进临床改善。该数字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患者接受度,提示其作为辅助干预工具的潜力。当然,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验提前终止导致样本量未达预期,影响主要终点的统计效能。患者在出院后应用使用率有限,平均仅完成约4.4个模块,提示未来需结合临床支持提升依从性。对照组包含安全计划等有效干预,可能降低了两组差异。研究仅限于拥有智能手机患者,可能限制了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代表性。自杀死亡事件稀少,无法评估对死亡率的影响。

原始出处

Bryan CJ, Simon P, Wilkinson ST, et al. A Digita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for Inpatients With Elevated Suicide Risk: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5;8(8):e2525809. Published 2025 Aug 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25809

Tags: JAMA Network Open:针对高自杀风险住院患者的数字治疗干预随机临床试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