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 Psychiatr Res:家长心理健康与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关联

来源 2025-08-18 12:16:08 医疗资讯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娱乐和社交的重要方式。然而,过度沉迷网络游戏可能发展成网络游戏障碍(Internet Gaming Disorder,简称IGD),这是一种控制游戏行为失调,导致学业、社交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功能受损的疾病。美国精神医学协会(APA)已将其列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作为需要关注的行为成瘾问题。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及认知发育的关键阶段,面临身份认同及情绪调节等多重挑战,网络游戏过度使用常被视为一种逃避现实的应对机制。

研究显示,IGD不仅影响患者本人,还对其家庭尤其是父母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父母在青少年IGD的干预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同时也面临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挫败感。良好的家庭功能,即家庭成员间的情感支持、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理论上有助于缓冲IGD对家长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但相关证据尚不充分。本研究旨在探索家庭功能是否能调节青少年IGD与家长心理困扰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设计,于2023年6月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了643对日本青少年及其家长。纳入标准包括:青少年年龄12至18岁,至少每周参与一次网络游戏,青少年及家长均能阅读日语并自愿参与。 青少年的网络游戏障碍采用《网络游戏障碍量表》(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Scale,IGDS),评分范围0-9分,得分≥5被定义为IGD。

家长的心理健康通过Kessler心理困扰量表(K6)评估,得分≥5定义为存在心理困扰。家庭功能由家长填写的Family APGAR量表评估,分数≥7被视为良好家庭功能。还收集了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家庭结构、教育水平及青少年游戏时间等社会人口学变量。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有无家长心理困扰群体的差异,使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青少年IGD与家长心理困扰的关系,及家庭功能的调节作用。

结果显示,青少年IGD的患病率为26.9%,明显高于以往日本及国际研究结果,这可能与纳入标准要求青少年每周至少玩一次网络游戏有关。家长心理困扰率为24.7%。有心理困扰的家长,其子女中女性比例较高,游戏时间更长,IGD比例更高,家庭功能较差。

表:网络游戏障碍与家庭功能的调节效应分析

逻辑回归显示,青少年IGD与家长心理困扰呈显著正相关(OR=3.43,95%CI=2.26-5.22),即青少年IGD越严重,家长心理困扰越大。青少年游戏时长较长亦显著增加家长心理困扰风险。良好家庭功能与家长心理困扰呈负相关(OR=0.47,95%CI=0.32-0.71),提示家庭功能优良有助减轻家长压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功能未能显著调节青少年IGD与家长心理困扰的关系(交互项OR=0.94,95%CI=0.41-2.12,p=0.872),表明即使家庭功能良好,IGD对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依然存在。

总之,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显著增加家长的心理困扰风险,良好家庭功能虽有助整体心理健康,但无法减弱IGD对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干预青少年IGD时,应同时关注和支持家长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促进家庭整体功能的提升。未来研究应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家庭干预方法,结合多方视角,发展亲子互动和家长支持的有效策略。

原始出处

Hiratani N, Takano A, Ono K, et al. How parental mental health is connected to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adolescents: The role of family functioning. J Psychiatr Res. Published online July 31, 2025. doi:10.1016/j.jpsychires.2025.07.029

Tags: J Psychiatr Res:家长心理健康与青少年网络游戏障碍的关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