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柳叶刀子刊:几点吃,可能比吃什么要更重要!

来源 2025-08-18 12:14:20 医疗资讯

在健康饮食界,人们总是热衷于研究各种食材和功效。

但其实,相比于吃什么,几点吃可能会更重要。

近期,《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揭示,进食时间与我们体内代谢机制紧密挂钩,晚吃饭可能会摧毁胰岛素敏感性、扰乱血糖血脂,甚至遗传因素也参与其中。

这意味着,调整吃饭时间,可能比盯着菜谱更有效。

图片

人体内肝脏、胰腺和肠道,有如24小时轮班的“代谢工厂”,白天高效燃烧能量,深夜却是休息模式。

若强制晚上吃饭,不啻于让这些器官超时加班,导致胰岛素敏感度急剧下降,进而引发血糖和血脂紊乱。

研究中,热量中点——即一天中摄入50%热量的时间点——越晚,代谢崩盘的风险就越高。

晚吃1小时,胰岛素敏感度就会明显降低;而经常深夜进食,更会加重腰围和内脏脂肪堆积。

更令人震惊的是,吃饭时间竟有高达59%的遗传成分!

换言之,夜猫子晚吃的不完全是个人意志薄弱,而是基因在“背后作主”。

这无形中解脱了不少晚睡晚吃的朋友,但也提出了更高的改变挑战。

那怎样才能守住代谢健康的底线呢?

答案是“饮食黄金策略”:热量前置法。

具体来说,就是让早餐和午餐承担起“主角”重任,把大部分热量安排在白天摄入;

晚餐则作为“配角”,不仅要提前进食时间,最好避开深夜高热量。

这样既顺应了生物钟,也减轻了内脏负担。

实际操作上,可以尝试把晚餐时间提前30-60分钟——哪怕未必能做到6点前开始吃,也能明显获益。

主食和重餐则放到早午餐中,甚至将夜宵的碳水化合物转移到白天摄入。

同时,配合16小时的间歇性禁食,例如晚5点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9点再开餐,能让身体充分进入修复模式,代谢重启更灵活。

这并非严苛节食,而是科学安排进食节律,让身体不再“熬夜加班”,避免糖脂紊乱和肥胖风险。

它提醒我们:吃饭,不只是口腹之欲,更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

用好这把“代谢钥匙”,你就是自己健康的掌舵人。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5.105737

Tags: 柳叶刀子刊:几点吃,可能比吃什么要更重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