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健康饮食界,人们总是热衷于研究各种食材和功效。
但其实,相比于吃什么,几点吃可能会更重要。
近期,《柳叶刀》子刊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揭示,进食时间与我们体内代谢机制紧密挂钩,晚吃饭可能会摧毁胰岛素敏感性、扰乱血糖血脂,甚至遗传因素也参与其中。
这意味着,调整吃饭时间,可能比盯着菜谱更有效。

人体内肝脏、胰腺和肠道,有如24小时轮班的“代谢工厂”,白天高效燃烧能量,深夜却是休息模式。
若强制晚上吃饭,不啻于让这些器官超时加班,导致胰岛素敏感度急剧下降,进而引发血糖和血脂紊乱。
研究中,热量中点——即一天中摄入50%热量的时间点——越晚,代谢崩盘的风险就越高。
晚吃1小时,胰岛素敏感度就会明显降低;而经常深夜进食,更会加重腰围和内脏脂肪堆积。
更令人震惊的是,吃饭时间竟有高达59%的遗传成分!
换言之,夜猫子晚吃的不完全是个人意志薄弱,而是基因在“背后作主”。
这无形中解脱了不少晚睡晚吃的朋友,但也提出了更高的改变挑战。
那怎样才能守住代谢健康的底线呢?
答案是“饮食黄金策略”:热量前置法。
具体来说,就是让早餐和午餐承担起“主角”重任,把大部分热量安排在白天摄入;
晚餐则作为“配角”,不仅要提前进食时间,最好避开深夜高热量。
这样既顺应了生物钟,也减轻了内脏负担。
实际操作上,可以尝试把晚餐时间提前30-60分钟——哪怕未必能做到6点前开始吃,也能明显获益。
主食和重餐则放到早午餐中,甚至将夜宵的碳水化合物转移到白天摄入。
同时,配合16小时的间歇性禁食,例如晚5点后不再进食,第二天早9点再开餐,能让身体充分进入修复模式,代谢重启更灵活。
这并非严苛节食,而是科学安排进食节律,让身体不再“熬夜加班”,避免糖脂紊乱和肥胖风险。
它提醒我们:吃饭,不只是口腹之欲,更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
用好这把“代谢钥匙”,你就是自己健康的掌舵人。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5.105737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