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 1996 万例,结直肠癌仍是发病率居前三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新发结直肠癌病例数位居第二,达 52 万例(男性 31 万例,女性 21 万例),死亡病例为 24 万例。结直肠癌治疗已迈入精准化、个体化时代,分子标志物检测作为精准治疗的基石,在结直肠癌临床诊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针对分子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精准诊疗中的价值,小编整理了几个问题:1.关于结直肠癌ctDNA MRD检测,指南如何推荐?2.早期dMMR/MSI-H型直肠癌患者为什么推荐新辅助免疫治疗?3.近期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有哪些进展?4.结直肠癌指南推荐检测RET基因融合,有什么意义?5.结直肠癌POLE和POLD1基因为啥越来越受关注?
绘真:1.关于结直肠癌ctDNA MRD检测,指南如何推荐?
李玉意教授:
微小残留病灶(MRD)是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能实时反映体内微小残留病灶的状态。在结肠癌领域,多项研究显示,I-IV期结肠癌术后ctDNA MRD阳性患者复发风险较高。基于术后ctDNA的MRD阴性检测结果,可减少II期结肠癌患者不必要的辅助化疗,且不影响患者 2 年无复发生存率,不过这仍需更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支撑。
目前,基于杂交捕获的二代测序方法是ctDNA MRD的主流检测方法,检测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Tumor-informed(肿瘤先验分析);另一种是Tumor-agnostic/naïve(肿瘤未知分析)。研究表明基于肿瘤突变的(tumor-informed)MRD检测,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相对更高。
2025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了关于ctDNA MRD的技术选择建议,倾向性推荐采用肿瘤组织全外显子(WES)检测的tumor-informed个性化ctDNA突变检测技术。在指南“结肠癌的随访”III级推荐中也增加ctDNA MRD检测。此外,《结直肠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也给出推荐意见:对于I-III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可考虑行ctDNA MRD检测,用于监测预后、提示复发风险,还可能对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起到指导作用。
绘真:2.早期dMMR/MSI-H型直肠癌患者为什么推荐新辅助免疫治疗?
李玉意教授:
在结直肠癌中,约 15%-20% 的II/III期患者属于dMMR/MSI-H型肿瘤(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这类肿瘤具有高突变负荷和大量肿瘤新抗原的特点,对免疫治疗比较敏感,而对传统放化疗反应不佳。随着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发布,新辅助免疫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得到充分证实。PD-1抑制剂在dMMR肠癌新辅助治疗CR率高达 75-100%。例如一项关于dMMR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新辅助PD-1单抗免疫治疗不仅耐受性良好,更能使 75% 的患者达到临床完全缓解。2025 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对于dMMR/MSI-H型患者,尤其是存在保留肛门括约肌困难或肿瘤分期比较晚(T4b)、无法实现R0切除的情况,建议先进行新辅助免疫治疗,再通过多学科团队(MDT)评估手术时机及方案。目前新辅助免疫治疗首选PD-1单抗,患者也可参考参与相关临床研究。
绘真:3.近期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有哪些进展?
李玉意教授:
KRAS突变不仅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会导致常规治疗手段效果大打折扣。西方人群中大约 3%-4% 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KRAS G12C突变,我国这一比例约为 2%-3%。近年来,KRAS G12C抑制剂的问世,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点亮了新的希望。2024 年 6 月 21 日,美国FDA批准口服小分子KRAS G12C共价抑制剂阿达格拉西布(Adagrasib)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CRC患者;2025 年 1 月 16 日,FDA再次批准索托雷塞(sotorasib)联合帕尼单抗(panitumumab),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化疗的KRAS G12C突变型mCRC成人患者,这两种用药组合均已获得NCCN指南推荐。我国 2025 年CSCO指南更新中,着重提及了国产KRAS G12C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其中,氟泽雷塞在 2023 年 5 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适用于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格索雷塞也于 2024 年 6 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二线标准治疗失败且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KRAS(G12C)突变阳性结直肠癌患者。
绘真:4.结直肠癌指南推荐检测RET基因融合,有什么意义?
李玉意教授:
结直肠癌RET基因融合发生率不到 1%。2022 年,美国FDA加速批准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用于治疗RET基因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成年患者,这一批准是基于LIBRETTO-001研究的数据。在这项研究中,其中有 10 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塞普替尼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 20%,基于此 2022 版的结肠癌和直肠癌NCCN指南首次为RET融合阳性患者推荐了塞普替尼。在我国,2025 版的《结直肠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和《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均建议:对于经过标准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进行RET融合等基因检测,以判断是否适合接受相应的靶向治疗。RET基因融合虽然罕见,但在特定人群中出现频率相对更高,例如右半结肠癌、RAS/BRAF野生型且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另外携带RET基因融合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总生存期明显短于不携带该变异的患者。
绘真:5.结直肠癌POLE和POLD1基因为啥越来越受关注?
李玉意教授:
POLE/POLD1基因的核酸外切酶功能区发生致病性变异(PVs)时,往往表现出极高的肿瘤突变负荷(TMB),通常TMB >100 Muts/Mb,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体细胞POLE致病性变异的发生概率大约 2%-8%,且该变异主要见于MSS/pMMR表型的患者;与之相比,体细胞POLD1致病性变异较为罕见。POLE/POLD1基因突变可作为除dMMR/MSI-H之外,预测泛癌种免疫治疗生存获益的新指标。而且,携带POLE和POLD1突变的II-III期结直肠癌患者,往往有更好的预后。在《2025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在姑息治疗组三线方案中,针对MSS或MSI-L/pMMR患者,若其携带POLE/POLD1致病突变,无论RAS和BRAF状态如何,均在III级推荐中增加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常见的致病突变位点可参考权威机构网站或数据库,例如oncoKB数据库中记录的POLE的P286R、V411L以及POLD1的D402N、L474P等多个位点。除此之外,科研人员也陆续报道了一些罕见位点,这不断丰富着我们对该基因突变谱的认知。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