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陈燕凌教授:用医工融合的“妙笔”,绘就肿瘤防治新画卷

来源 2025-08-15 12:11:57 医疗资讯

编者按:肿瘤医学发展过程中,精准医疗与多学科融合是攻克难题的关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燕凌教授团队在胰头癌、肝癌手术里率先应用ICG荧光导航等国际前沿技术并形成标准化流程,其技术本土化挑战与突破值得探究。【医悦汇】有幸邀请到陈燕凌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系统梳理其在技术创新、医工融合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医悦汇:您和团队在胰头癌、肝癌等复杂手术中引入了ICG荧光导航技术等多项国际前沿方法,并已形成标准化流程。请问,这些技术本地化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陈燕凌教授:近年来,我们团队积极引入并开展多项国际先进技术。2016年,我们在福建省率先引进了达芬奇机器人,短期内相继开展了达芬奇胰十二指肠根治术,达芬奇保留脾脏胰体尾根治术,达芬奇右半肝切除等系列手术。2018年,我们是国内第一批开展了荧光导航精准肝切除技术的单位。该技术早期应用于开腹手术,而我们创新性地将其应用于腔镜肝切除领域。

在过去,腔镜肝切除手术面临精准度难题。由于此前主要依靠超声波进行引导,手术过程中难以持续、不间断地使用超声引导。而肝脏作为不规则器官,即便在表面确定了手术位置,实际切肝过程中仍可能因组织结构的差异而出现偏差,导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剖性肝段或肝叶切除。

自荧光技术应用于腹腔镜肝脏手术以来,情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吲哚氰绿荧光染色能够立体显示肝叶肝段平面,在手术过程中,我们可依据荧光显示的路径,精准地进行肝切除手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剖性肝切除。

此外,我们团队还较早地将三维影像及三维仿真技术应用于肝切除手术。肝脏内部存在众多复杂管道,肿瘤与这些管道的关系错综复杂。肝脏手术既要完整切除肿瘤,又要避开重要管道,因此术前设计至关重要。我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在手术前完成精准的手术规划,以确保手术能够更加精准地实施,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保留肝脏的重要结构。

医悦汇:作为外科医生,您同时也主导了多项医工结合项目。跨学科团队中,临床需求与工程技术常存在认知鸿沟,您认为该如何弥合?

陈燕凌教授:外科医生若能与医工领域展开深度结合,必将收获极为卓越的成效。外科医生在自身专业领域具备强大的能力与深厚的造诣,然而在工程、材料以及设备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知识短板与认知局限。

鉴于此,外科医生应当主动学习、积极了解工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关注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各类创新性应用设备的发展动态。与此同时,工科团队也需与临床紧密相连。唯有深入临床,才能明确自身设计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工科团队需要经历一个与临床深度磨合的过程,进行沉浸式的临床体验。例如,参与外科手术,亲身感受手术的操作流程,精准把握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的实际需求以及面临的痛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外科医生与工科团队再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如此便能成功跨越认知上的鸿沟,推动医学与工学的协同发展,为医疗领域的创新与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医悦汇:今年是福建省抗癌协会成立40周年之际,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与福建省抗癌协会的故事?

陈燕凌教授:抗癌协会自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四十余载的辉煌历程。我也从中青年时期一路走来,亲身见证了协会从初创时的筚路蓝缕,逐步发展壮大为如今在抗癌领域举足轻重的专业组织。多年来,我们深度参与到抗癌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如学术交流、义诊及科普宣传工作。在与抗癌协会共同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与协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医悦汇:本次第二十五届福建省肿瘤学术大会暨2025年整合肿瘤学大会的主题是“聚焦肿瘤防控,共筑健康福建”,能否请您谈谈您在本次会议上的收获。

陈燕凌教授:福建省抗癌协会主办的福建省肿瘤大会至今已举办至第25届。该会议历来举办得十分隆重,每届均有数位院士参与授课,带来了诸多最新科研成果,令与会者收获颇丰。

我认为,大会的主题是“聚焦肿瘤防控,共筑健康福建”,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樊代明院士所倡导的整合肿瘤学理念,强调多学科协作、融合中西医与先进技术,以及个人、社会心理支持。第25届肿瘤学大会是我省肿瘤防治事业里程碑式的大会,会议展示了前沿的研究成果,传播了最新的治疗理念,整个会议内容极具创新性且实用性非常强,可望有力推动福建省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

Tags: 陈燕凌教授:用医工融合的“妙笔”,绘就肿瘤防治新画卷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