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目前认为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的病因与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雄激素代谢变化有关,雄激素受体的激活增加,进而导致毛囊退化、头发生长期逐渐缩短、毛囊体积缩小且数量减少。AGA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发病,甚至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不少见。
1.米诺地尔
最初用于治疗高血压,因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多毛症,故被尝试用于治疗脱发,作用机制为促进血管扩张、减少促炎因子产生、发挥抗炎作用等。外用米诺地尔治疗AGA的疗效差异很大,研究表明,男性头皮局部每天2次外用5%的米诺地尔溶液比2%的溶液更有效;而对于女性,5%浓度的溶液疗效并不一定高于2%浓度的溶液。《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推荐外用米诺地尔治疗男性和女性AGA患者(证据等级1,推荐等级A)。虽然外用米诺地尔总体是安全的,但患者通常会经历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导致头皮瘙痒或疼痛,部分患者可能经历狂脱期(狂脱期的形成是由于头发生长周期的改变,毛囊过早进入生长期,其间要经历短暂的休止期,从而表现为临床改善之前的突然脱发)。
外用米诺地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多毛症, 其次是头痛,一项纳入153例患者外用米诺地尔的研究中,4%患者因不良反应影响而停药。由于外用米诺地尔需要每天2次,部分患者难以长期依从,低剂量(0.25~5mg/d)口服米诺地尔已被探索作为替代疗法。米诺地尔口服后在肝脏中转化为其活性代谢物,而非在头皮中转化,鉴于患者在头皮中的磺基转移酶表达程度不同,而肝脏的代谢会增加生物利用度并增强疗效,部分局部使用米诺地尔治疗失 败的患者改为口服用药后病情会得到更大改善,一项双盲、对照研究显示,患者每天1次口服米诺地尔5mg,持续24周后,疗效优于局部每日2次外用5%米诺地尔制剂,治疗终点报告不良反应为多毛症(49%)、头痛(14%),其间并未出现低血压、晕厥等严重不良反应。《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2023)》中,口服低剂量米诺地尔也可用于男性、 女性AGA治疗(证据等级2,推荐等级B)。
2.非那雄胺
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stration,FDA)正式批准口服非那雄胺(1mg/d) 用于治疗男性AGA,非那雄胺属于选择性的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头皮中睾酮被5α-还原酶转化为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其生物学活性较睾酮更强,DHT可介导毛囊微小化,导致毛发无法萌出表皮及进行性脱发,这也是非那雄胺治疗AGA的重要机制。
一项对166例患有AGA的韩国男性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每天服用1mg非那雄胺,5年后头发生长状况可获持续性改善,对于额型和顶点型AGA的患者,分别约有10%和16%的患者在疗效高峰后出现了复发情况。日本一项纳入801例服用非那雄胺的男性AGA患者的双盲、对照研究显示,疗效曲线在1年后达峰,持续使用4年后其改善倾向不明显。《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推荐口服非那雄胺用于男性AGA治疗 (证据等级1,推荐等级A),然而,使用该药物时需注意其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性功能障碍、出生缺陷风险和抑郁,生殖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多见,具体表现为男性乳房发育、肌肉萎缩、性欲下降和阳痿。
非那雄胺与前列腺癌存在一定关系,但是具体关系尚不明确,非那雄胺可能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但也可能增加其发展为高级别前列腺癌的风险;由于前列腺癌和非那雄胺之间的关联数据相互矛盾,一项系统评价认为非那雄胺总体上确实降低了前列腺癌的风险,但对已发生的前列腺癌可能并无益处。因长期口服非那雄胺的安全性尚不确定,临床将逐步探索局部外用非那雄胺制剂。有学者对323例AGA患者进行了评估,研究外用0.25%非那雄胺喷雾剂的效果,经24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非那雄胺外用组和口服组之间的平均毛发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口服用药比外用组的血药浓度高100倍以上。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外用1%非那雄胺凝胶和口服1mg非那雄胺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的最终毛发数量均有显著增加,且两组毛发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用非那雄胺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是皮肤刺激症状,如瘙痒、灼痛感,没有患者报告使用后出现性功能障碍。外用非那雄胺疗效可能与口服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推荐外用非那雄胺制剂用于男性、女性 AGA(证据等级2,推荐等级B)。
3.米诺地尔联用非那雄胺
目前《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推荐外用米诺地尔配合口服非那雄胺治疗AGA(证据等级1,推荐等级A),也有学者研究将0.25%非那雄胺与5%米诺地尔联合外用,疗效优于使用单种药物,但需注意可能加重头皮刺激症状。
4.度他雄胺
5α-还原酶将睾酮转化为更强的二氢睾酮是AGA的重要发病机制,口服度他雄胺可抑制Ⅰ型和Ⅱ型5α-还原酶从而治疗AGA。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对917例患有AGA的男性进行了口服度他雄胺三种剂量(0.02mg/d、0.1mg/d或0.5mg/d)与非那雄胺(1mg/d)和安慰剂的比较,度他雄胺组在24周后毛发数量和毛发宽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起效所需的最小剂量为0.1mg/d。在12周和24周,度他雄胺(0.5mg/d)组疗效优于非那雄胺(1mg/d)组。对于口服非那雄胺疗效不满意的患者,度他雄胺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口服度他雄胺不良反应主要与性功能障碍有关,包括性欲下降、阳痿、 射精功能障碍和男性乳房发育等,本药在《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中未获推荐。
5.螺内酯
螺内酯可抑制雄激素的产生和其在毛囊内的作用,从而延缓AGA的进展。一项系统评价显示,在接受长疗程口服螺内酯治疗的女性AGA患者中, 43.2%~65.8%的患者观察到显著疗效,不良反应通常是低血压、高钾血症,少数可出现荨麻疹、性功能障碍。目前多数专家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对AGA的非怀孕女性,从每天50mg开始用药,并逐步调整至最佳剂量范围,即每天100~200mg,见效需至少6个月,疗效达峰需至少服用1年。
外用螺内酯对毛囊中的雄激素有相同的局部抑制作用, 一项研究比较了16例外用5%螺内酯制剂和16例外用0.1%非那雄胺制剂治疗6个月的患者,结果显示外用螺内酯对头发密度和直径的改善作用优于外用非那雄胺。一项对120例AGA患者的双盲、对照研究中,40例患者接受5%螺内酯外用治疗,40例患者接受5%米诺地尔外用治疗,40例患者同时接受两种治疗,结果示两种药物联合疗效优于单用一种药物。《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 推荐口服螺内酯治疗女性AGA(证据等级2,推荐等级B),外用未获推荐。
6.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AGA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头皮肌肉张力,促进血管扩张并增强局部微循环,进而增加毛囊供氧,同时清除蓄积的DHT,还可抑制炎症物质的释放,如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Zhou等对比了单独肉毒杆菌毒素注射(100U每3个月注射1次,共4次)与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非那雄胺治疗的效果,与基线相比,毛发增加有统计学意义,但肉毒杆菌毒素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国内学者对47例男性AGA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23例患者采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24例患者采用非那雄胺口服联合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用肉毒杆菌毒素组,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一项系统评价回顾了5项临床研究,发现头皮内注射肉毒杆菌 毒素的有效应答率从70%~79%不等。与肉毒杆菌毒素相关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包括头痛、注射部位疼痛和红斑,少数患者治疗后脱发加重。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头皮注射肉毒杆菌毒素联合药物、激光、微针等可取得较单一手段更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未来有潜力成为主流治疗方案。
7.营养补剂
营养补剂一般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由于其天然、安全、患者易接受等优点,近年来已尝试作为AGA的辅助治疗方法,其主要包含的维生素类(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微量元素(铁和锌)、抗氧化剂(虾青素、姜黄、胡椒碱)、植物提取物(辣椒素、异黄酮、南非醉茄内酯、玛咖根提取物)均有研究报道对AGA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一些天然植物具有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如锯棕榈来源于小棕榈树的果实,其提取物可抑制靶细胞的细胞核摄取DHT,还可结合雄激素受体,减少其对毛囊的抑制作用。有学者回顾了9项研究共381例口服、外用含该成分产品的AGA患者,60%的患者报告了症状改善,27%的患者毛发总数增加,且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海洋生物提取物富含蛋白多糖成分,实验表明其可促进毛囊干细胞生长,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了该提取物对AGA的治疗有效,目前国外已有相关保健品上市,可单独或联合其他方法辅助治疗AGA。
8.小结
AGA目前仍然是皮肤科相对难治的疾病,常需系统联合局部用药方可获得满意疗效。几十年来,外用米诺地尔一直是AGA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是每日2次且需长期坚持用药、见效缓慢、局部刺激症状等因素常导致患者难以坚持。口服给药具备便捷性,利于患者长期依从配合,其疗效的早期研究数据似乎也较为乐观。口服非那雄胺目前是男性AGA的主要系统疗法,长期口服非那雄胺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性欲下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乳房发育等,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也不明确。
外用非那雄胺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替代疗法。螺内酯“老药新用”治疗AGA也显示出了不错的疗效,目前多用于女性AGA患者,研究显示口服和外用螺内酯均有效,但需要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肉毒杆菌毒素头皮内注射是近年来逐步开展的新疗法,优点是每次治疗时间间隔长,对患者生活工作影响小,但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尚少。营养补剂近年来已作为AGA的辅助治疗方法,安全、天然是其最主要的优点,但是其疗效水平还需更多临床数据评估。
参考文献:
1.邹旭辉,清怡,杨建婷,张旭.雄激素性脱发药物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5,53(7):833-835.
2.周城, 范卫新, 方红,等.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2023)[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4, 53(12): 752-758.
3.魏珂璐, 倪春雅, 刘庆梅, 等.营养补剂在脱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 2023, 32(6): 190-193.
4.其他参考文献(略).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