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AMA Network Open:临床高危精神病人群症状缓解的发生率、流行率及稳定性

来源 2025-08-13 12:11:14 医疗资讯

精神病的临床高危状态(CHR),又称为精神病前期状态,是指个体出现轻微的正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短暂的间歇性精神病症状,或伴有功能下降的遗传易感状态。这一阶段是精神病发病的前驱期,识别和干预可望延缓或防止精神病的发生。然而,绝大多数CHR个体并未转归为明确精神病,一部分人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重,另一部分则出现症状缓解并功能改善。现有研究多聚焦于预测转归精神病的风险,关于缓解的特征、发生时间及稳定性尚缺乏系统研究。

研究利用北美产前纵向研究3(NAPLS-3)的数据,首次系统比较了CHR个体症状缓解的两种定义(仅症状缓解和症状伴功能缓解)在发生率、流行率及稳定性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CHR状态具有动态波动性,缓解后易复发,且持续评估6个月以上更能准确界定稳定缓解状态。此外,缓解与基线功能水平较高及症状较轻密切相关,但与年龄、性别、种族、用药及认知功能等多项变量无显著关联。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间在美国9个研究中心招募的692名年龄12至30岁的CHR个体,数据来源于NAPLS-3项目。CHR诊断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结构化访谈(SIPS)。缓解定义包括:1)仅症状缓解,指SIPS阳性症状5项评分均低于3分;2)症状及功能缓解,要求上述症状评分标准满足且全球功能评估量表(GAF)得分超过60分。随访时间共24个月,分别在2、4、6、8、12、18及24个月进行评估。统计分析采用混合效应逻辑回归模型,考察缓解的发生率、流行率及稳定性,并分析与各变量的关联性。

结果显示,在614名至少完成1次随访的CHR个体中,基于仅症状缓解定义,34%个体在24个月内至少出现一次缓解,最后一次随访时26%仍处于缓解状态;基于症状及功能缓解定义,分别为21%和15%。缓解的发生率在各随访间保持稳定(仅症状缓解5%-9%,症状及功能缓解3%-7%)。

图:每次随访时的症状及功能缓解发生率和患病率

在缓解稳定性方面,仅症状缓解组中54%的缓解者保持稳定缓解,症状及功能缓解组为47%。缓解状态具有波动性,部分个体缓解后重新符合CHR标准,少数转归精神病。缓解的稳定性明显随着此前缓解次数增加而提高,连续两次以上缓解后,维持缓解的概率显著升高。

图:每次随访时缓解状态的稳定性

基线时功能水平较高(GAF评分高)及症状轻微(包括正性、负性、杂乱和一般症状)与缓解发生几率呈正相关,而年龄、性别、种族、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使用、创伤史及认知表现均未显示显著关联。

综上,临床高危状态的缓解不仅仅取决于症状的改善,功能恢复同样重要,但功能要求更严格导致缓解率下降。CHR是一种动态波动状态,缓解后仍存在复发风险,至少6个月以上的连续随访对于判定稳定缓解至关重要。对缓解个体的临床继续随访和干预尤为必要,以防止病情反复或进展为精神病。当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部分随访数据缺失,可能影响结果稳定性和概括性;样本主要来自美国,代表性有限;药物剂量和服用依从性未详细分析;部分潜在影响因素如共病、心理社会干预未纳入;功能评估主要依赖GAF,未来需采用更细化的功能测量工具。

原始出处

Seitz-Holland J, Jacobs GR, Reinen J, et 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Stability of Remis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Clinical High Risk for Psychosis. JAMA Netw Open. 2025;8(8):e2525644. Published 2025 Aug 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25644

Tags: JAMA Network Open:临床高危精神病人群症状缓解的发生率、流行率及稳定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