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麻海新知】肺部手术中肋间阻滞或椎旁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的对比:一项随机非劣效性试验

来源 2025-08-09 12:29:14 医疗资讯

胸外科手术后有效的疼痛控制对于促进康复至关重要。引起术后疼痛的常见因素,切口疼痛,由于肋间神经受压或损伤可能导致切口锐痛或灼烧感,尤其在咳嗽、活动时加重;引流管刺激,胸腔引流管摩擦胸膜或膈肌,引发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深呼吸时明显;胸膜炎症,手术操作(如肺组织切除、胸膜摩擦)可能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弥漫性胸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肋间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如麻木、电击样痛),少数持续数月。传统上,胸段硬膜外镇痛可确保开胸手术达到最佳镇痛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尿潴留等与胸外科术后加速康复的理念相悖。因此,随着胸腔镜技术的普及,研究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的替代性局部区域阻滞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连续椎旁阻滞、单次肋间神经阻滞、胸段硬膜外阻滞进行对比,于2025年6月发表于JAMA Surg上。

图片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实用性、随机三臂试验,在荷兰与比利时的11 家医院开展。研究于 2021 年 3 月 5 日至 2023 年 9 月 5 日期间招募患者,将患者按 1:1:1 的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将单次肋间神经阻滞(ICNB)、连续椎旁阻滞(PVB)与胸段硬膜外镇痛(TEA)进行对比。在疼痛指标方面采用非劣效性设计,在康复质量(QoR)指标方面采用优效性设计。 

纳入标准

年龄大于18 岁的患者,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包括全肺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双肺叶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

排除标准

存在TEA 或 PVB 的禁忌证;对局部麻醉药过敏;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有较高的中转开胸风险。对于围手术期中转开胸或接受非解剖性肺切除术的患者,视为后期排除对象。 

随机分组、分层与盲法设置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研究人员将其相关数据录入计算机数据库(Research Manager,荷兰,2024 年版)。通过计算机生成不可更改的随机编号,按 1:1:1 的比例将患者分入以下 3 种镇痛策略组:TEA 组、PVB 组或 ICNB 组,随机分组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方法 。鉴于本研究为实用性试验,且允许不同医院在麻醉与手术方案上存在细微差异,为最大程度减少偏倚,随机分组按医院进行分层。由于不同治疗组的镇痛技术和导管存在差异,因此无法实施盲法。 

镇痛方案

根据各医院内部方案实施术前用药与全身麻醉。患者均接受8 mg 地塞米松,并依据当地方案使用止吐药物。 

常规治疗组采用TEA ,干预组分别采用连续 PVB 或单次 ICNB 。TEA 导管由麻醉医师在患者术前清醒状态下置入,持续输注局部麻醉药和阿片类药物,直至术后第 2 天(POD 2)。PVB 和 ICNB 通常由外科医生在全身麻醉期间操作。PVB 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导管尖端置于交感神经干旁,一般位于 T4 - T5 水平,手术开始时完成操作,包括围手术期即刻推注一剂药物,并持续输注不含阿片类药物的局部麻醉药,直至 POD 2。ICNB 是在胸腔镜直视下进行的多节段(T2 - T10)单次阻滞,于手术结束前注入不含阿片类药物的局部麻醉药 。方案明确规定,若 TEA 效果不佳则应进行 PVB ;若 PVB 效果不佳,则需进行 ICNB ,且操作顺序须严格执行。

观察指标

1. 主要结局指标:(1)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取值范围 0 - 10)评估术后静息痛,计算术后第 0 天至第 2 天静息时疼痛评分达到 4 分及以上的平均比例。具体计算方式为,将评分达到 4 分及以上的次数,除以术后第 0 天至第 2 天期间获得的 NRS 评分总次数(共 8 次测量,包括在恢复室、术后第一天晚上于病房、以及术后第 1 天和第 2 天每天的上午、下午和晚上的测量);(2)采用 15 项康复质量(QoR)问卷(取值范围 0 - 150 分,分数越高表明康复质量越好)评估术后第 1 天和第 2 天的平均 QoR - 15 评分。

2. 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第 0 天至第 3 天以及随访期间静息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情况、QoR;术后第 0 天至第 3 天使用的阿片类药物(通过吗啡毫克当量 [MME] 换算因子计算累积使用量)和非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包括通过镇痛导管持续输注的阿片类药物及单次推注剂量);依据 Clavien - Dindo 分级标准 ,统计术后 30 天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分类为轻度(Clavien - Dindo 1 级和 2 级)、重度(Clavien - Dindo 3 级和 4 级)以及死亡(Clavien - Dindo 5 级);记录术后 30 天内或直至出院的住院天数;运用 5 点Likert量表(选项包括“非常不满意”“稍有满意”“中立”“非常满意”“极其满意”)评估患者满意度;采用 4 点量表(“仅能卧床”“可坐至椅子”“可自行至卫生间”“可走出病房”)评价术后第 0 天至第 3 天患者的活动程度。

 研究结果

共有450 例患者被随机分组,其中 389 例纳入意向性分析(ITT)(患者平均年龄[标准差]为 66[9]岁;女性 208 例[占 54%],男性 181 例[占 46%])。在这 389 例患者中,131 例接受 TEA,134 例接受 PVB,124 例接受 ICNB 。疼痛评分 4 分及以上的平均占比情况如下:TEA 组为 20.7%(95%置信区间为 16.5% - 24.9%),PVB 组为 35.5%(95%置信区间为 30.1% - 40.8%),ICNB 组为 29.5%(95%置信区间为 24.6% - 34.4%)。在疼痛控制方面,PVB 劣于 TEA(ITT 分析:上限 22.4%;符合方案分析[PP]:上限 23.1%),而 ICNB 不劣于 TEA(ITT 分析:上限 16.1%;PP 分析:上限 17.0%)。三组的 QoR - 15 平均得分相近:TEA 组为 104.96(标准差 20.47),PVB 组为 106.06(标准差 17.94;= 0.641 ,与 TEA 组比较),ICNB 组为 106.85(标准差 21.11;= 0.47 ,与 TEA 组比较)。与 TEA 相比,ICNB 和 PVB 均显著降低了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并提高了患者的活动能力,且三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ICNB 组的住院时间较短。

额外镇痛情况

术后第0 天,TEA 组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患者数量显著少于 PVB 组(TEA 组 54 例患者[占比 41%],PVB 组 75 例患者[占比 56%];= 0.02);术后第 1 天,TEA 组使用 NSAIDs 的患者数量少于 ICNB 组(TEA 组 69 例患者[占比 53%],ICNB 组 83 例患者[占比 67%];P = 0.02)。在术后第 0 天至第 3 天期间,接受 TEA 的患者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显著多于 PVB 组;在术后第 0 天至第 2 天期间,接受 TEA 的患者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显著多于 ICNB 组。

研究结论

对于接受胸腔镜解剖性肺切除术的患者,在疼痛控制方面,肋间神经阻滞(ICNB)不劣于胸段硬膜外镇痛(TEA),而胸椎旁神经阻滞(PVB)的效果尚无定论。此外,三组患者的 QoR 评分相近。PVB 和 ICNB 均有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ICNB 可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 1 天。这些研究结果表明,ICNB 有望成为 TEA 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案。

麻海新知的点评

胸外科手术后有效的疼痛控制,是胸外科术后加速康复(ERATS)指南的关键要素之一 。尽管目前标准的临床实践存在差异,TEA仍被视作胸外科术后疼痛管理的参考标准 。在传统的开胸手术中,一直以来都依赖TEA进行镇痛。然而,鉴于当前胸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ERATS原则的推广应用,TEA的不良反应与之不再契合。

PROSPECT指南[1]中并不推荐使用TEA 。PROSPECT指南推荐椎旁阻滞(PV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作为首选,而前锯肌平面阻滞为次选,ICNB未被PROSPECT指南列为推荐。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疼痛涉及多个肋间神经支配区域(T2-T10),而ICNB需逐一对每根神经阻滞。有研究显示ICNB的镇痛持续时间较短, PVB的镇痛效果更优,此项研究ICNB阻滞范围:手术侧第3-7肋间,距离肋椎关节外侧5-8 cm处[2],跟本研究的阻滞范围T2-T10不同。单次注射PVB的失败率约15-25%,主要原因包括:解剖变异:胸椎旁间隙空间的纤维分隔或脂肪分布不均限制药物扩散;技术因素:针尖位置偏差(如未穿透上肋横韧带),外侧入路药物扩散不足;导管移位:连续PVB中,导管可能误入硬膜外或椎旁前间隙(发生率约17.6%)[3]

因此,未来或许需要优化PVB技术,规范操作(如导管留置深度、药物容量)探索减少失败率的方法;延长ICNB时效:联合佐剂(如地塞米松)或开发缓释制剂,解决单次ICNB作用时间短的问题;多模式镇痛整合:评估ICNB联合非阿片类药物(如NSAIDs)的协同效果,进一步研究替代TEA的方案。

原始文献:

Louisa N Spaans, Marcel G W Dijkgraaf, Denis Susa, Erik R de Loos, Jo M J Mourisse, R Arthur Bouwman, Ad F T M Verhagen, Frank J C van den Broek; OPtriAL Study Group; Patrick Meijer, Marieke Kuut, Nike Hanneman, Jelle Bousema, Aimée Franssen, Hes Brokx, Eino van Duyn, Jan-Willem Potters, Renee van den Broek, Thomas van Brakel, Herman Rijna, Annemieke Boom, Valentin Noyez, Jeroen M H Hendriks, Suresh K Yogeswaran, Chris Dickhoff, Martijn van Dorp. Intercostal or Paravertebral Block vs Thoracic Epidural in Lung Surgery: A Randomized Noninferiority Trial. JAMA Surg. 2025 Jun; e251899. Doi: 10.1001/jamasurg.2025.1899.

Tags: 【麻海新知】肺部手术中肋间阻滞或椎旁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的对比:一项随机非劣效性试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