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Gastroenterology: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腺癌风险的动态变化,北欧大规模队列研究揭示长期风险下降趋势

来源 2025-08-06 12:22:17 医疗资讯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导致胃非贲门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占全球约50%人口感染。感染者中约1%终身内发展为胃腺癌,该癌症为全球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尽管亚洲等高流行区已有研究表明根除H. pylori能显著降低胃癌发生,但西方国家因人群结构、感染率、病菌毒力及胃癌发病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其根除效应及风险动态尚不明确。尤其缺少大规模前瞻且长期随访数据,界定 H. pylori根除后,胃癌风险何时及如何回复至一般人群水平。

近期,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的一项题为“Risk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的研究,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等北欧多中心团队联合完成。该研究共纳入1995至2019年期间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接受 H. pylori根除治疗的659,592名成人患者,累计随访5,480,873人年。研究人员利用国家癌症登记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化发病比(SIR)动态比较根除后胃非贲门腺癌的发病风险和相同年龄、性别、时期及国家背景人群,以评估 H. pylori根除治疗对胃癌风险的长远影响。

研究纳入接受根除治疗(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两种以上抗生素加质子泵抑制剂,疗程不少于1周)成年人,排除既往胃癌患者及治疗后1年内发生癌症者。记录胃非贲门腺癌发病,并按性别、年龄、历时、受教育程度、合并症及长期用药情况局部分层分析。计算标准化发病比(SIR),比较根除者与匹配的人群基线风险,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动态评估风险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

  • 根除后前5年胃癌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可能反映既存的胃黏膜病变及潜伏期癌变。
  • 随访时间延长,胃癌发生风险逐渐下降,根除后11年及以后,风险趋近正常人群水平,SIR从2.27降至1.11,且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 按性别、年龄分层,女性和年轻人(≤55岁)在根除早期风险较高,随时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所有分层均无例外。
  • 敏感性分析排除非腺癌胃恶性肿瘤后,结果保持一致。
  • 动态风险趋势图显示,SIR在根除后10年内持续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图. H. pylori根除后胃非贲门腺癌风险变化曲线(SIR及95%置信区间)

该研究首次基于超过65万人的大规模北欧人群队列和长达24年的随访,系统揭示了 H. pylori根除后胃非贲门腺癌风险的时间动态,填补了关于西方人群 H. pylori清除预防胃癌效果的重大知识空白。结果明确表明, H. pylori根除治疗长期可显著降低胃腺癌风险,且风险在11年左右回复至一般人群水平,提示根除治疗在胃癌一级预防中的潜在关键作用。临床上,这为胃癌高风险患者筛查和管理提供重要循证依据,支持积极推动 H. pylori根除作为降低胃癌负担的公共卫生策略。此外,研究系统评估了多种混杂因素,保障了结论的稳健性。但研究也指出早期根除患者仍面临较高风险,提示需持续监测和个体化随访计划。未来研究可聚焦于高风险亚群的精准识别、根除治疗对胃癌病理分型的差异影响以及结合分子标记预测风险,进一步优化临床干预策略和卫生政策。

原始出处

Wiklund AK, Santoni G, Yan J, Radkiewicz C, Xie S, Birgisson H, Ness-Jensen E, von Euler-Chelpin M, Kauppila JH, Lagergren J. Risk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oenterology. 2025 Aug;169(2):244-250. doi:10.1053/j.gastro.2025.01.239.

Tags: Gastroenterology: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胃腺癌风险的动态变化,北欧大规模队列研究揭示长期风险下降趋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