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今天你吃辣了吗?”这或许是西南地区饭桌上最常见的问候。从四川火锅到湖南剁椒,从贵州酸汤鱼到重庆小面,辣椒早已成为中国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你可能想不到,这种让味蕾“燃烧“的食材,或许还藏着对抗衰老的秘密。
近期,发表在《Nutrition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中国多民族队列7874名参与者的追踪分析,首次系统探讨了吃辣与人体生物学衰老的关系。结果发现,适量吃辣可能真的能延缓衰老,尤其对代谢系统和肾脏的衰老效果显著。
衰老不只是“老了”:被重新定义的“生物学年龄”
我们总说“岁月不饶人”,但“年龄”其实有两副面孔。
一种是我们熟知的“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age),即从出生开始计算的时间,它像钟表一样匀速前进,公平却刻板。另一种则是“生物学年龄”(biologicalage,BA),它反映了人体真正的衰老状态——有的人30岁却有40岁的身体机能,有的人60岁仍保持着50岁的活力,这背后正是生物学年龄在“作祟”。
研究发现,生物学年龄比实际年龄更能预测健康风险。它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能更精准地预判寿命长短。更重要的是,生物学年龄并非“天定”:遗传只占一部分影响,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都能改变它的走向。比如戒烟、运动、健康饮食,都可能让生物学年龄“倒退”。
这也是科学家们痴迷于研究生物学年龄的原因——如果能找到调控它的“开关”,或许就能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病。而辛辣食物,正是这个探索过程中意外发现的“候选者”。
辣椒里的“抗衰因子”:从餐桌到实验室的猜想
辣椒之所以“辣”,源于一种叫“辣椒素”的物质。这种让舌头发麻、额头冒汗的成分,早已不是第一次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过去的研究发现,辣椒素可能是个“多面手”:它能调节食欲、改善代谢,甚至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抑制炎症、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更关键的是,它似乎能“击中”衰老的核心机制——比如缓解慢性炎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些都是学界公认的“衰老标志物”。
但一直以来,关于吃辣与人体衰老的直接关联,始终缺乏足够的人群研究。尤其是不同器官的衰老速度不同(比如有人心脏衰老快,有人代谢系统衰老快),吃辣对这些“局部衰老”是否有影响,更是一片空白。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西南地区——这里是全球辛辣食物消费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超过一半的居民每天吃辣,为研究提供了天然的“试验场”。
7874人的追踪:吃辣频率与衰老的“剂量关系”
这项研究纳入了中国多民族队列(CMEC)中7874名30-80岁的参与者,他们都完成了基线调查和随访评估。研究团队首先排除了饮食和环境差异较大的藏族参与者,以及数据不完整的个体,最终的分析对象覆盖了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如何衡量“衰老速度”?
研究采用了国际公认的Klemera-Doubal方法,从43项生物标志物中筛选出15项核心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等),构建了“综合生物学年龄”;同时,根据器官功能将这些指标分类,进一步计算了心肺、代谢、肝脏、肾脏4个系统的“器官特异性生物学年龄“。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衰老速度,研究者还提出了“生物学年龄加速”的概念:用生物学年龄减去实际年龄,正值意味着“老得快”,负值则表示“老得慢“。比如一个50岁的人,若生物学年龄是48岁,说明他的衰老速度比同龄人慢2年。
吃辣频率如何统计?
通过电子问卷,参与者被问及“过去一个月吃辣的频率”,分为“从不/偶尔”(非辛辣组)、“1-2天/周”、“3-5天/周“、“6-7天/周”四类。这里的“辣”特指辣椒及辣椒制品(如辣椒酱、辣椒油),不包括花椒、胡椒等其他辛辣调料。
结果揭晓:每周吃3-5天辣,衰老速度明显放缓
经过对性别、年龄、饮食习惯、慢性病等因素的调整后,数据呈现出清晰的趋势:吃辣与“生物学年龄加速”呈负相关,即吃辣频率越高(在一定范围内),衰老速度越慢。
对综合衰老的影响
与从不吃辣的人相比,每周吃3-5天辣的人,综合生物学年龄加速降低了0.69年(β=-0.69,95%CI:-1.10至-0.29);即使每天吃辣(6-7天/周),也能降低0.32年(β=-0.32,95%CI:-0.63至-0.01)。
有趣的是,这个关系并非“越多越好”。每周吃3-5天的效果反而比每天吃更明显,这提示吃辣可能存在一个“最佳剂量”——超过这个频率,抗衰老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对器官特异性衰老的影响
研究发现,吃辣对不同器官的影响差异显著:
-
代谢系统:每周吃3-5天辣的人,代谢生物学年龄加速降低0.76年(β=-0.76,95%CI:-1.28至-0.24)。代谢系统与血糖、血脂、肥胖等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吃辣可能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减少脂肪堆积。
-
肾脏:效果更显著——每周吃3-5天辣的人,肾脏生物学年龄加速降低1.89年(β=-1.89,95%CI:-2.76至-1.02)。肾脏是人体代谢废物的“过滤器”,其衰老减缓可能与辣椒素促进钠排泄、改善肾功能有关。
相比之下,吃辣对心肺和肝脏的衰老影响较弱,且部分结果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哪些人吃辣抗衰老效果更明显?
分层分析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人群差异”:
-
女性:女性吃辣与衰老减缓的关联比男性更显著。这可能与男女对辣椒素的生理反应差异有关,比如女性体内的TRPV1受体(辣椒素的“靶点”)敏感性不同。
-
汉族:汉族人群中吃辣的抗衰老效果比其他少数民族更明显,推测可能与遗传背景或长期饮食文化导致的代谢适应性有关。
-
健康饮食者:在遵循DASH饮食(强调多蔬果、少盐糖的健康饮食模式)的人群中,吃辣的抗衰老效果更强。这说明“吃辣+健康饮食”可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辣椒素如何“对抗”衰老?
虽然研究尚未完全揭开其中的机制,但结合已有发现,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可能:
-
激活TRPV1受体:辣椒素进入人体后,会与肾脏、血管等器官中的TRPV1受体结合,促进钠排泄、改善血管舒张功能,这可能是保护肾脏和代谢系统的关键。
-
抗炎与抗氧化:辣椒素能抑制慢性炎症反应,而炎症正是衰老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此外,辣椒中丰富的维生素C、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也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
-
调节肠道菌群:研究发现,辣椒素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增加有益菌,而肠道菌群紊乱恰恰是衰老和代谢疾病的重要诱因。
吃辣虽好,也有“边界”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
首先,它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只能说明“吃辣与抗衰老相关“,不能直接证明“吃辣导致衰老减缓”。未来还需要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如让一组人定期吃辣、另一组不吃,对比衰老速度)来验证因果关系。
其次,研究只统计了吃辣频率,没有精确计算摄入量。比如同样是每周吃3天,有人每餐放一勺辣椒,有人放三勺,效果可能不同。此外,辣椒的辣度、烹饪方式(如油炸辣椒vs新鲜辣椒)是否影响效果,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最后,吃辣并非“人人适合”。胃溃疡、痔疮、咽喉炎患者,以及对辣椒过敏的人,过量吃辣可能加重症状。所谓“适量”,还是要结合自身耐受度。
辣椒里的“抗衰密码“,等你来解锁
从四川人的“无辣不欢”到湖南人的“辣不怕”,中国人对辣椒的热爱早已融入文化基因。而这项研究,或许为这种饮食偏好增添了一份科学注解——在合理范围内,吃辣可能真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抗衰策略”。
当然,抗衰老从来不是单一食物能完成的“使命“。就像研究中发现的,“吃辣+健康饮食”效果更好,这提示我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协同作用,才是对抗衰老的“组合拳”。
下次面对一桌香辣美食时,或许你可以更从容地夹起那一筷——毕竟,这可能不只是满足味蕾,更是在为身体的“年轻态”添砖加瓦。至于“每周3-5天”的最佳频率,不妨从今天开始试试?
参考文献:
Zhang, N., Hong, F., Xiang, Y. et al.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biological aging across multiple organ system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from the China Multi-Ethnic cohort. Nutr J 24, 86 (2025).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