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又开始疯狂囤口罩了?近期已出现多起儿童叠加感染病例!如何应对?

来源 2025-05-22 12:10:50 医疗资讯

近期,朋友圈里,有人晒出新冠抗原“两道杠”,还有人说自己又发烧了……这波疫情,来得悄无声息,却又让人措手不及。更让人揪心的是,多地医院已出现多起叠加感染病例!新冠、流感……这些病毒似乎“组团”来袭,让很多人陷入了恐慌,大家纷纷开始囤口罩、囤药。

图片

叠加感染,危险加倍!

据报道,目前新冠感染人数在北方部分省份已有下降趋势,但南方一些省份仍处于上升期,预计一两周内达到高峰并回落。而据中疾控5月8日公布的数据,4月以来,门急诊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从7.5%攀升至16.2%,已超过流感等病原体,居于首位。这波疫情中,XDV变异株及其子分支NB.1.8.1成为主要流行株,它们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曾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仍可能重复感染。

图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地医院已出现新冠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叠加感染的病例。比如,一些患者同时感染了新冠和流感病毒,症状比单独感染任何一种病毒都要严重,治疗难度也更大。这种叠加感染,不仅会让患者的身体承受更大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来说,更是危险重重。

病原体感染类型不同,辨别有依据

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甲流、乙流......在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织“混战”的情形下,正确判断病原体感染类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该如何判断到底是哪种病原体感染呢?

1,观察症状特点

   - 新冠病毒: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嗅觉或味觉减退或丧失。

   - 甲流和乙流:流感通常伴有高热、寒战、肌肉疼痛、咳嗽、喉咙痛、头痛和全身不适。

   - 肺炎支原体:症状包括发热、持续的干咳、喉咙痛,可能伴有胸痛。

2,了解潜伏期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不同,流感通常为1-4天,新冠病毒感染潜伏期通常为5-6天。

3,注意流行病学史

如果所在区域有某种传染病流行的报告,或者近两周内有前往流行区的旅行史,这将有助于可能的病原体。

4,进行医学检查

- 血常规检查:可以显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改变,如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提示细菌感染。

- 病原体特异性检测:如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流感病毒的抗原检测、支原体培养或血清学检测等。

5,结合专业医生诊断

面对复杂的症状和多种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专业医生的诊断至关重要。医生会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特点、潜伏期、流行病学史以及医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给出准确的诊断。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注意并发症和叠加感染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叠加感染的风险增加。当一种感染尚未痊愈时,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病原体的感染,这会使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难度也会加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儿童高危人群,必须警惕!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确实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感染仍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防护不能松懈。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呢?60岁以上的老人、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等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肿瘤治疗中、器官移植患者)等,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对象。这些人群一旦感染,病情很容易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以往我们很少看到儿童重症,这次,儿童群体为什么会出现多例重症呢?

据香港卫生署介绍,其中一名为17个月大的女婴,此前健康状况良好,未接种过疫苗。本月9日起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于11日前往玛丽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同时感染新冠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并发小儿急性哮吼症。另有一名13岁女童患有长期疾病,已完成新冠疫苗初始剂次的接种。她同样在本月9日出现气促症状,于当天前往玛丽医院就医,经临床诊断确认为新冠病毒感染并发肺炎。

目前,这两名患者仍在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女婴情况危殆,女童病情则较为严重。

除了5月份,4月份也报告了两例儿童重症病例,均为男童。两名男童中一名过往健康状况良好,另一名患有基础疾病,均未接种疫苗,在报告当期,他们都并发了小儿急性喉炎,情况危殆。

儿童新冠防治要点,需牢记!

一、做好防护,降低儿童感染几率

保持社交距离:外出时与他人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不要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通风不良的室内或与他人长时间接触。

注意室内通风:长期居家时,应做好室内通风。北方冬季可在儿童外出活动时通风,或对每个房间单独通风。

减少接触公共物品:避免接触公共场所的物体表面,减少感染几率。

坚持运动:坚持运动,增强儿童体质。做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的家庭锻炼项目。

正确咳嗽和打喷嚏:咳嗽和打喷嚏时,用弯曲的肘部或纸巾遮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封闭的垃圾箱,然后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消毒。

接种疫苗:3岁以上儿童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重症。

隔离感染者:如果家中有感染者,应与孩子隔离,并戴好口罩。

家庭成员做好消毒:家庭成员外出回家后,应先洗手、洗脸、换衣服,把自己常用的物品(如手机)进行消毒清洁后,再抱孩子或跟孩子玩耍。

保持规律作息:让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感染新冠,要对症处理、规范用药

轻症注意休息和饮食:症状较轻的儿童,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通常不用特殊治疗;对于婴幼儿,家长还应密切注意其精神状态和反应,当出现哭闹不止、拒奶等现象时考虑及时就医。

合理使用退烧药: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或之前有过抽搐史,应及时给予退烧药物治疗,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给药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每4~6小时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应超过4次。

正确选择退烧药:6个月以上的孩子,家中可以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任选即可;6个月以下、2个月以上的孩子,可备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一般不服用退热药,出现发热后应及时就医。

注意保暖和降温:孩子发热后既不要去捂热,也要避免孩子再次受凉。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降低环境温度和减少衣物,以孩子舒适为宜。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孩子进食少、出汗多,建议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其他含电解质的水。

保持室内湿度:家庭环境避免过于干燥,要保证湿度,让孩子更舒适。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无抗病毒效果,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不应使用。

家长做好个人防护:儿童感染后,家长应做好个人防护,分开吃饭,清洗消毒餐具;家长在接触孩子及其物品后应洗手和消毒;家长及监护人也应监测自己的体温,如出现症状应及时隔离、休息。

保持平和心态:家长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既重视孩子的病情,又不过度焦虑,认真观察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尽早康复。

Tags: 又开始疯狂囤口罩了?近期已出现多起儿童叠加感染病例!如何应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