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病例分享:在某省级医院随访6年的肺结节,前次我认为进展不明显可再观察;这次靶重建后果断建议手术,微浸润!

来源 2025-05-24 12:10:48 医疗资讯

前言:肺结节手术时机的选择是个说不完的话题。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在某省级医院随访6年了,2024年底到我门诊咨询时,我认为考虑原位癌可能性大,且6年来进展不明显,建议再观察随访。但2025年4月来杭州市肿瘤医院查了靶扫描重建后,又改口认为有一定风险,考虑微浸润性腺癌,基于位置与密度情况,建议手术为宜。结果对了吗?

(一)医患故事始于2024年底的那次门诊

2024年年底的某天,我在杭州市肿瘤医院专家门诊时,有位结友来咨询就诊,她的结节位于右下叶基底段,已经随访了6年了,我看了后将病灶的位置及连续层面的影像截图发给患者的女儿,告诉她考虑原位癌,基于已经随访6年说不上显著进展,建议再随访,下次建议来杭州市肿瘤医院查下靶扫描看看细节影像信息。

图片

2024年10月时外院的CT影像见右下叶近膈面磨玻璃结节,轮廓与边界清楚,未见确切实性成分,边缘略显毛糙。

图片

我告诉结友原位癌可能性较大,主要还是6年进展不明显,建议再随访。

图片

结友来复查前联系我说要带锦旗来谢谢我。我觉得好奇怪呀,刀都没开呢!

图片

锦旗上书:十年科普为结友,耐心释疑暖人心。

(二)复查影像情况与分析:

2025年4月,结友来杭州市肿瘤医院复查了靶扫描:

图片

非薄层见右下叶结节,密度较淡,轮廓较清。

图片

薄层上病灶现出,密度很淡,与有根微细的血管关系较密切。

图片

似乎灶内有点状密度稍增高成分,轮廓与边界清。

图片

灶内见血管穿行,轮廓与边界清楚。

图片

血管进入以及结节略显有分叶。

图片

微小血管进入,轮廓与边界清楚。

图片

边缘区密度淡但显毛糙,微血管进入穿行明显。

图片

靶重建后见表面不平毛糙,血管进入穿行,灶内点状高密度。

图片

结节表面有浅分叶,灶内密度稍不均,血管进入明显,胸膜略有牵拉的样子,边缘毛刺也有。

图片

血管穿行,边缘略毛糙,有细支气管通气征,表面不平。

图片

密度不均,灶内有偏实性成分,血管进入,胸膜略牵拉。

图片

血管进入以及灶内密度显略杂乱,毛刺明显。

图片

病灶边缘毛糙,细支气管通气,血管进入并异常稍增粗,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各项特征都指向恶性范畴且有一定的风险。

(三)再交流以及手术结果

图片

靶扫描结果出来后,我考虑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较大,当然也不是说微浸润性腺癌就必得马上手术,但随访过多年,恶性影像特征明显,血管穿行、毛刺以及支气管通气征都有,加上位置在近膈面,仍能楔形切除,那就手术切除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我倾向于单孔胸腔镜下局部切了为妥。

图片

标本剖面灰白,质较硬,没有包膜,肉眼看也是像恶性的。

图片

常规病理示:原位腺癌伴微浸润。

图片

被结友表扬感觉所有的付出与努力就都值得了。医生其实不需要患者专门如何的感谢,认可并信任足矣!由于肺结节的诊疗我一直说目前很是混乱,而自己的想法与理念我总认为很有道理,但科研能力水平不行,无法从科研立项正向得出能改变现状的临床或基础研究,那么若能从患者端提高大家对肺结节的认识,更加理性面对肺结节,在面对不同医生的不同说法时能有自己的思考,并尽量避免过度治疗,宣扬磨玻璃肺癌不同于传统肺癌,减少恐慌,这也是我坚持科普的重要目的。

感悟:

也有许多网友在我的自媒体文章后面留言,认为叶建明一是病例分析中指出同道的错误不妥,或者说贬低同行,品德不行;二是说别人开原位癌是过度,自己也经常切出来是原位癌。我想留言的朋友肯定没有经常读我的文章,没有领悟我宣扬的肺结节理念的精髓。其实我一直强调,不要纠结于最后的病理,而是从风险高低来考虑是否到了要手术的阶段。如果风险增高,即使切了是肉芽肿也是该切的,如果风险仍小,即使切了已经是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也是本仍可随访的。而风险高低的关键在于:单次看影像,随访看对比。决策的重要依据是:随访带来的预后不良的风险与手术带来的对机体创伤,这两者之间的权衡与取舍。如此例,若位置靠肺门,手术要切肺叶,那目前的影像表现仍可再随访。

Tags: 病例分享:在某省级医院随访6年的肺结节,前次我认为进展不明显可再观察;这次靶重建后果断建议手术,微浸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