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Rheumatology (Oxford):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研究突破!多因素分析指明早期干预方向与器官损伤关联

来源 2025-05-14 12:11:02 医疗资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皮肤血管炎(CV)是其常见表现,可导致溃疡、紫癜等病变,但流行病学特征及风险因素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CV患病率在10%-30%之间,与抗dsDNA抗体、低补体血症等相关,但缺乏长期随访数据及多因素分析。此外,免疫抑制剂对CV的影响尚未阐明。本研究基于英国伯明翰狼疮队列(1989-2013年),旨在分析SLE患者CV的20年发病率趋势,并探索其临床、血清学及治疗相关风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证据。

本研究为单中心纵向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392例符合1997年ACR分类标准的SLE患者,入组时间均在满足第四个ACR标准后3年内。通过经典BILAG指数评估疾病活动度,记录人口学、实验室(抗dsDNA、抗Sm、补体水平等)及用药(糖皮质激素、Antimalarials、AZA等)数据。采用共享脆弱性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V相关因素,以竞争风险模型计算累积发病率。研究随访中位时间为9.2年(IQR 5.1-14.7),重点关注CV事件(定义为BILAG血管炎系统新发或进展)与器官损伤(SLICC/ACR损伤指数)的关联。数据分析使用Stata 17,模型纳入时间依赖变量以验证比例风险假设。

研究结果​​

1.发病率趋势:

· 27%(106/392)患者发生至少一次CV事件,其中43.3%(46/106)经历≥2次发作,最高达16次。

· 发病率随时间显著下降:入组前3年累计发病率为34.4%(95% CI 29.7-39.3),18年后降至2.1%(0.05-11.5)。

2.风险因素:

· 临床特征:雷诺现象(HR 3.28)、全身症状(HR 2.16)、皮肤黏膜(HR 2.19)、肌肉骨骼(HR 1.75)及血液系统活动(HR 1.73)显著增加CV风险。

· 血清学标志:抗dsDNA(HR 1.40)、抗Sm抗体(HR 2.37)及低补体血症(HR 1.85)与CV正相关。

· 药物保护效应:Antimalarials(HR 0.65)和AZA(HR 0.62)显著降低CV发生风险。

3.器官损伤:

· CV患者10年器官损伤率显著高于非CV患者(55.6% vs 40.2%,P=0.006),以肌肉骨骼(29.2% vs 11.8%)、皮肤(9.4% vs 2.0%)及外周血管损伤(6.6% vs 2.0%)为主。

4.种族差异:非洲或加勒比裔患者CV复发率较高(57.1%),但多变量模型中种族无独立显著性。

相比,HDAS组实现相同持续时间的LLDAS/REM所需时间更长,但保护效应更显著(P<0.001)。

高疾病活动状态(HDAS)患者年度随访中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LLDAS)的达成情况与临床结局​

本研究首次通过20年纵向数据揭示SLE患者CV发病率随病程延长显著下降,提示疾病早期管理的重要性CV与多系统活动、抗Sm抗体及低补体血症密切相关,而Antimalarials和AZA展现出保护效应,为临床预防策略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CV患者更易出现器官损伤,尤其是肌肉骨骼和皮肤病变,需加强监测。研究局限性包括未纳入新型生物制剂影响及部分实验室指标变化。未来需扩展多中心研究验证结论,并探索CV特异性治疗靶点。

原始出处:

Saleh A, Yee CS, Acquah A, Gordon C, Reynolds JA. Cutaneous vasculit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ver a 20-year follow-up. Rheumatology (Oxford). 2025 May 1;64(5):2749-2755.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e672. PMID: 39661484; PMCID: PMC12048080.

Tags: Rheumatology (Oxford):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血管炎研究突破!多因素分析指明早期干预方向与器官损伤关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