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囊胚直径对冻融单囊胚移植(SFB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SFBT的1 337个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囊胚直径分为4组:160 μm组、161~179 μm组、180~199 μm组和≥200 μm组;根据Gardner囊胚评分标准及中华医学会专家指南共识分为3个组:高质量囊胚组(AA/AB/BA/BB)、普通囊胚组(AC/CA/BC/CB)和低质量囊胚组(CC);按囊胚发育天数分为两组:D5和D6组。比较整体4个囊胚直径组间以及在相同囊胚质量和囊胚发育天数条件下不同囊胚直径亚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结果 (1)整体囊胚直径分组中,纳入1 337个SFB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54.45%(728/1 337),活产率42.41%(567/1 337)。≥200 μm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80~199 μm组显著高于160 μm组(P<0.05);≥200 μm组活产率显著高于160 μm和161~179 μm组(P<0.05),180~199 μm组显著高于160 μm组(P<0.05)。(2)按胚胎质量分组时,高质量和低质量囊胚组的各囊胚直径亚组间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囊胚组中,囊胚直径≥200 μm亚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亚组(P<0.05),其他3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按发育天数分组时,D5组中≥200 μm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80~199 μm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160 μm组(P<0.05);在D6组中≥200 μm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161~179 μm组(P<0.05),其他各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80~199 μm组活产率显著高于161~179 μm组(P<0.05),其他各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SFBT周期中,无论是根据囊胚质量还是发育天数,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而呈现增高的趋势,其中对普通囊胚和不同发育天数的妊娠结局均有显著影响。移植时,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移植直径较大的囊胚。
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中,为了改善妊娠结局,增加移植胚胎数目是选择方法之一,但由此带来的多胎妊娠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移植一枚胚胎不但可以缓解多胎妊娠问题,也可获得较好的成功率。但如何选择发育潜力更好的胚胎仍存在争议。Adler等认为,将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会发生整倍体胚胎的富集过程,因此囊胚比卵裂胚移植有更高的妊娠率、着床率和活产率。越来越多的生殖中心采用单囊胚移植的策略,但是影响人类胚胎早期发育的因素较多,单一因素的预测性较差,因此需要研究多个因素间可能的交叉作用,以提高对单个胚胎移植结果的预测价值。
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每一枚囊胚的评分可能不同,扩张直径也不一样,因此冻融单囊胚移植(SFBT)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发育潜力更好的囊胚。目前国内大多数生殖中心以胚胎质量和囊胚形成时间来选择胚胎,很少关注囊胚的直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本文着重关注囊胚扩张直径,并结合胚胎质量分析囊胚扩张直径对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SFBT选择策略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接受冻融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 337个周期。
纳入标准:冷冻复苏后扩张的SFBT周期。
排除标准:(1)40岁以上的患者;(2)子宫畸变的患者;(3)有宫腔病变的患者;(4)夫妇中任一方有基因异常的患者;(5)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等。
二、研究方法
1.囊胚培养:患者取卵当天行常规IVF或ICSI,观察到两个原核(2PN)为正常受精。采用序贯培养液(SAGE,美国)进行胚胎培养,根据囊胚形成时间、囊胚评分及囊胚直径来决定是否进行冷冻。冷冻标准:4期及以上囊胚,D5和D6直径≥160 μm,评分为AA~CC的所有符合标准的囊胚。囊胚评分结合Gardner评分标准及中华医学会专家指南共识。
2.分组:按冷冻时囊胚直径分为4组:分别为160 μm组、161~179 μm组、180~199 μm组和≥200 μm组;根据囊胚评分级别分为3组:高质量囊胚组(AA/AB/BA/BB)、普通囊胚组(AC/CA/BC/CB)和低质量囊胚组(CC);按囊胚发育天数分为D5和D6两组。
3.囊胚冷冻和解冻: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胚胎冷冻,冻融均根据日本KITAZATO试剂盒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冷冻时,室温下将囊胚放入ES液15 min,再转入VS液90 s内放置在载杆前端,迅速投入液氮中保存备用。解冻时将装有胚胎的载杆从液氮中取出迅速放入37℃预热的TS液中1 min,转入DS液3 min,转入WS1液5 min,WS2液中自然沉降两次后转入已经平衡好的囊胚培养皿中。复苏后囊胚培养≥3 h,囊胚腔扩张后进行移植。
4.囊胚移植:月经规律者采用自然周期方案准备内膜,于排卵当天开始口服地屈孕酮片10 mg(雅培,荷兰),内膜转化后5 d行SFBT;月经不规律者采用人工周期方案准备内膜,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口服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红片 (雅培,荷兰)2 mg,2次/d,连服至少12 d,内膜厚度达到8 mm开始转化内膜,内膜转化5 d后行SFBT。
5.妊娠判定:移植10 d后查血β-HCG水平,β-HCG>25 U/L定义为HCG阳性。移植后4周行B超检查,宫腔内见孕囊或原始心管搏动为临床妊娠。
6.观察指标: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周期数/移植周期总数×100%;活产率=活产周期数/移植周期总数×100%。
三、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纳入1 337个SFBT周期,患者平均年龄(33.07±4.97)岁。根据囊胚冷冻前扩张直径分为160 μm组、161~179 μm组、180~199 μm组和≥200 μm组。4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移植日内膜厚度、基础FSH(bFSH)水平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表1)
二、不同囊胚直径组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1 337个SFBT周期的整体临床妊娠率54.45%(728/1 337)、活产率42.41%(567/1 337),不同直径囊胚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而增大。≥200 μm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80~199 μm组显著高于160 μm组(P<0.05),161~179 μm组和180~199 μm间、160 μm和161~179 μm组间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200 μm组活产率显著高于160 μm和161~179 μm组(P<0.05),180~199 μm组显著高于160 μm组(P<0.05),但与161~179 μm和≥200 μm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2)。
(表2)
三、不同质量囊胚组中各亚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1 337个SFBT周期根据囊胚级别分为3个组:高质量囊胚组(AA/AB/BA/BB)(665个周期)、普通囊胚组(AC/CA/BC/CB)(431个周期)和低质量囊胚组(CC)(241个周期),各组患者再根据囊胚直径分为4个亚组:160 μm组、161~179 μm组、180~199 μm组和≥200 μm组。不同级别囊胚组中各亚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高质量囊胚组中不同直径囊胚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4亚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有升高趋势,但各亚组间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表3)
2.普通质量囊胚组中不同直径囊胚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囊胚直径≥200 μm亚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亚组(P<0.05);其他3亚组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各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3.低质量囊胚组中不同直径囊胚患者妊娠结局分析:4亚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呈现一定的波动,但各亚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四、不同发育阶段囊胚亚组患者间妊娠结局比较
1 337个SFBT周期按囊胚发育天数分为D5(891个周期)和D6(446个周期)两组,各组患者再根据囊胚直径分为4个亚组:160 μm组、161~179 μm组、180~199 μm组和≥200 μm组。不同发育阶段囊胚中各亚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D5囊胚中不同直径囊胚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各亚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而升高,≥200 μm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80~199 μm组显著高于160 μm组(P<0.05),160 μm组和161~179 μm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161~179 μm组和180~199 μm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4)。
(表4)
2.D6囊胚中不同直径囊胚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200 μm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161~179 μm组(P<0.05),其他各亚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80~199 μm组活产率显著高于161~179 μm组(P<0.05),其他各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4)。
讨 论
在冻融单囊胚SFBT周期中,目前国内与妊娠结局相关因素研究较多的是囊胚质量、囊胚发育天数、囊胚扩张程度等,关于囊胚直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则鲜有报道。国外报道囊胚直径与妊娠结局相关的文献也很少,在牛、猪和骆驼等动物的育种研究中表明:妊娠结局与囊胚直径有关。
本研究表明,在基础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囊胚直径与妊娠结局有着密切的关联,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而升高。囊胚直径≥200 μm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160 μm和161~179 μm组。按胚胎质量细分为3个组,分析相同胚胎质量条件下不同囊胚直径的妊娠结局,结果表明,虽然高质量囊胚和低质量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而呈增高的趋势,但在同一级别囊胚中不同囊胚直径亚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是数据样本量不足造成的。而对于普通囊胚来说,囊胚直径≥200 μm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说明对普通囊胚来说,直径越大,临床妊娠结果越好。按囊胚发育天数分组,结果表明,囊胚直径对D5天形成的囊胚影响更大,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其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显著提高;囊胚直径对D6囊胚的结果呈现一定的波动,可能是样本量不足造成的,但是整体趋势也是随着囊胚直径的增大,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有升高趋势,说明对于同一发育阶段的囊胚,其直径越大,妊娠结局相对越好。
传统意义上,形态学评价对囊胚的选择至关重要,但是形态学评分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胚胎学家在观察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需要结合客观的因素来综合分析。Park等研究表明,囊胚直径和发育速度都是决定囊胚质量的关键,而年龄、冷冻天数和囊胚质量从临床角度来看对妊娠结局是至关重要的,定量(直径和速度)和定性(囊胚质量评分)参数的同时应用可以更客观地评估囊胚的临床可用性。Sciorio等研究表明,妊娠妇女比非妊娠妇女的囊胚直径显著增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胚直径每增加1 μm,临床妊娠率增加2.6%。Shapiro等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25个可疑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囊胚直径、囊胚培养天数和扳机日血清孕酮水平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显著相关因素。本研究结果均与以上研究类似。Marion等评估囊胚测量与持续妊娠和受精方法之间的关系时表明,尽管扩张更大更快的囊胚腔会导致更高的持续妊娠率,但其扩张的动力因受精方法而异,IVF比ICSI有更大的囊胚直径。但也有文献表明,囊胚直径与辅助生殖妊娠结局无关。还有文献则表明,中等直径大小的囊胚能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提示,囊胚直径与辅助生殖的临床妊娠结局密切关联,囊胚直径越大,其妊娠结局相对越好。但囊胚直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甚至有些囊胚腔在扩张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的收缩扩张,并不能一次性达到完全扩张的状态,所以直径的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鉴于本研究样本数量还有限,关于囊胚直径对冻融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大数据的验证。
文章来源:高晓艳,徐利,葛凤菊,等.囊胚直径对冻融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25,34(3):315-320.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