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中国多中心研究证实CD30+ PTCL的分子异质性及其预后意义和治疗意义

来源 2025-04-17 12:12:14 医疗资讯

CD30+ PTCL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通常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CD30是PTCL中的一个重要表面抗原,但其生物学功能和治疗潜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因此国内11家中心开展回顾性研究,对418例原发性 PTCL 的多中心队列中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基因组和转录组学分析的综合分析,结果证实CD30+ PTCL的三种分子亚型具有预后意义,对 BV 治疗的敏感性各不相同;这些亚型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脆弱性可能提示 PTCL 精准医学时代潜在的联合治疗策略。

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EBioMedicine》,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

1.jpg

研究结果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中国11家医疗中心的415例新诊断PTCL患者,包括训练队列(瑞金队列)314例和验证队列(其他10家中心)101例。通过DNA和RNA测序分别检查了355例和169例患者的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

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在两个队列中,CD30+ PTCL显示出SETD2、STAT3和PTPRS突变频率显著增加。在训练队列中,CD30+ PTCL在SETD2(11.5% vs. 3.8%,p=0.036)、NOTCH2(10.1% vs. 1.9%,p=0.010)、STAT3(9.5% vs. 1.9%,p=0.017)和PTPRS(9.5% vs. 1.9%,p=0.017)突变频率上高于CD30- PTCL;在验证队列中,SETD2(12.8% vs. 1.9%,p=0.048)、STAT3(12.8% vs. 1.9%,p=0.048) 和PTPRS(12.8% vs. 0.0%,p=0.008)突变在CD30+ PTCL中的频率也高于 CD30- PTCL。

2.jpg

基于这些突变,研究者识别出三个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的分子亚型:HMA亚型(以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失调为特征)、JNE亚型(以JAK-STAT、Notch信号通路改变和EBV感染为特征)和PCT亚型(以磷酸化、染色质重塑和T细胞受体-MHC相互作用突变为特征,伴有细胞外基质富集)。

4.jpg

临床结局:训练队列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2年PFS和OS率分别为42.6%和65.3%。验证队列中位随访时间为20.0个月,预测的2年PFS和OS率分别为37.3%和74.8%。

JNE亚型在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方面表现较差:训练队列中,HMA、JNE和PCT亚型的2年PFS率分别为62.1%、33.4%和53.7%,2年OS率分别为90.6%、61.5%和81.3%;JNE亚型的预后显著差于HMA亚型(PFS p=0.003,OS p=0.001)和PCT亚型(PFS p=0.008,OS p=0.013);验证队列也有类似趋势。

5.jpg

BV治疗与JNE和PCT亚型的PFS和OS改善相关:在JNE亚型中,BV治疗与非BV治疗相比,PFS(p=0.019)和OS(p=0.046)显著改善;在PCT亚型中,BV治疗也显示出显著的PFS(p=0.023)和OS(p=0.037)改善。

治疗启示:基因表达分析显示,HMA、JNE和PCT亚型可能分别对表观基因组靶向药物(如阿扎胞苷、HDAC抑制剂)、JAK/PI3K抑制剂和PD-1抑制剂敏感。

6.jpg

总结

分子亚型的预后意义:CD30+ PTCL的分子亚型具有预后意义,且对BV治疗的敏感性不同。

治疗策略:研究结果为CD30+ PTCL的基因型指导精准医疗提供了潜在的联合治疗策略,强调了在PTCL治疗中整合多种组学数据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与临床行为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对CD30+ PTCL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多组学分析,提供了关于这一分子异质性实体的全面见解,并识别和验证了三个具有不同生物学特征和临床预后的分子亚型。这些发现强调了基因型指导精准医疗的重要性,并为PTCL的联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参考文献

EBioMedicine . 2025 Apr 10:115:105693. doi: 10.1016/j.ebiom.2025.105693.

Tags: 中国多中心研究证实CD30+ PTCL的分子异质性及其预后意义和治疗意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