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Sci Rep:我国学者揭示音乐干预对儿童语言、运动及智力发展具有潜在促进作用

来源 2025-04-09 12:11:16 医疗资讯

音乐治疗(MT)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辅助治疗领域。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节奏、旋律与和声的协同作用,激活大脑神经可塑性,促进灰质与白质结构优化,尤其在额颞叶区域表现出显著效应。儿童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阶段,外部感官刺激(如听觉输入)对神经元突触形成及功能连接至关重要。现有研究表明,早期音乐干预可改善特定人群(如早产儿)的认知、语言及运动功能,但针对全年龄段儿童的系统性研究仍存在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综合评估音乐干预对0-18岁儿童神经发育的影响,涵盖认知、语言、运动及智力等多维度指标,并探讨不同评估工具的适用性差异,为临床实践与后续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本研究基于PICOS框架,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四大数据库(截至2023年12月),纳入以音乐干预为实验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并采用标准化神经发育量表评估结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EndNote 20软件去重后,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包括研究设计、参与者特征(年龄、样本量)、干预方案(类型、频率)及结局指标(Bayley-III、Gesell、CSBQ等量表得分)。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盲法实施等7项指标进行质量评价。数据分析中,连续变量以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异质性检验采用I²统计量(I²≥50%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并利用Egger回归法评估发表偏倚。

共纳入7项RCT(337名参与者),其中4项针对婴儿(17-79月龄),3项针对学龄前儿童。音乐干预形式包括录音音乐(n=3)、节奏训练(n=1)、即兴创作(n=2)及音乐课程(n=1),干预周期从4周至12个月不等。认知功能评估显示,Bayley-III与CSBQ量表均未发现显著差异(SMD=0.47,95% CI -3.29至4.23;P=0.81)。语言能力方面,Gesell量表在学龄前组显著提升(干预组92.29 vs 对照组87.05,P=0.023),但Bayley-III因样本量不足(n=18)未达显著性。运动技能改善显著,Gesell大运动(95.43 vs 91.05,P<0.001)与精细运动(93.24 vs 90.32,P=0.016)及CSBQ评分(3.76 vs 3.29,P=0.003)均具统计学意义。智力测试(TSB量表)仅在一项研究中显示干预组平均IQ提高5分(P<0.001)。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特异性、年龄分层及评估工具差异是主要混杂因素,I²值介于45%-68%间,提示需谨慎解读跨研究可比性。

音乐干预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结局指标1:认知评分

本研究发现音乐干预对儿童语言、运动及智力发展具有潜在促进作用,尤其在学龄前群体中效果显著,但对婴儿认知功能的提升证据有限。研究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单组最大79人)、地域文化差异导致的方案标准化不足,以及部分研究未报告完整随访数据。未来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RCT,统一干预时长(建议≥12周)、频率(每周3-5次)及评估工具(如扩展Gesell量表适用年龄范围),并纳入神经影像学指标以揭示潜在生物学机制。通过标准化研究设计,音乐干预或可成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早期干预的有效补充策略。

原始出处:

Jiang D, Liu X, Lin Q, Wang G, Wang G, Zhang D. Music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velopment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25 Mar 26;15(1):10388. doi: 10.1038/s41598-025-93795-8. PMID: 40140669; PMCID: PMC11947319.

Tags: Sci Rep:我国学者揭示音乐干预对儿童语言、运动及智力发展具有潜在促进作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