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吴荻教授:2024版CSCO指南黑色素瘤治疗的创新与突破

来源 2024-05-18 23:01:56 医疗资讯

编者按:在面对黑色素瘤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时,2024版CSCO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更新。在2024 CSCO指南会上,【医悦汇】特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荻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聚焦中国医学团队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医悦汇:CSCO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请问您能否介绍一下2024版CSCO黑色素瘤诊治指南的更新要点?这些更新对于黑色素瘤的诊疗实践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吴荻教授:2024年的CSCO黑色素瘤指南更新主要从皮肤型、肢端型和黏膜型三个方面进行。皮肤型黑色素瘤在国外占主导,占比超过90%,而肢端型和黏膜型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亚型。肢端型在中国人群中约占一半,黏膜型约占四分之一,这接近70%的患者群体需要我们中国的黑色素瘤研究团队提供证据支持,尤其是在免疫治疗方面,东西方不同亚型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在皮肤型黑色素瘤方面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治疗是一个突破性进展,它在国外已经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应用之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而用一些常规的治疗,如化疗等,疗效非常有限。TIL细胞疗法的出现带来了新的突破,在TIL细胞获批的研究中,有大约10例左右的肢端型及黏膜型黑色素瘤患者,试验结果显示TIL细胞治疗对这两类亚型也有着不错的疗效。国内药企也在积极跟进,目前多个TIL细胞治疗项目正在进行Ⅰ期临床研究,我们期待这些研究能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特别是肢端型和黏膜型患者,提供更多证据。

在肢端型黑色素瘤方面  我们中国学者提出了一个三药联合方案,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这个方案结合了化疗、抗血管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我国专家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单用免疫疗法治疗肢端型和黏膜型黑色素瘤患者的效果,与治疗皮肤型黑色素瘤患者相比大打折扣,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化疗+免疫治疗、化疗+抗血管靶向药+免疫治疗等不断的尝试,最终发现这种三药联合治疗的效果非常好,约三分之二的患者能够达到客观缓解,且中位PFS数据也很不错。

在黏膜型黑色素瘤方面  中国团队前几年在晚期一线治疗中发现,抗血管生成的TKI药物与PD-1联合治疗能获得接近50%的客观缓解率。目前,这种联合治疗正在向新辅助和辅助治疗领域拓展。此外,在黏膜型黑色素瘤辅助治疗方面,中国团队持续多年研究的成功也证明了,化疗的疗效要优于大剂量干扰素和观察,后续做的一些Ⅲ期大样本验证研究,再次验证了化疗地位的不可撼动。总体而言,这些更新要点将对中国黑色素瘤的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推动诊疗向更精准的方向发展。

医悦汇: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诊疗时代。您如何看待2024 CSCO指南更新所代表的黑色素瘤治疗的未来趋势,尤其是在精准诊疗方面?

吴荻教授:在精准治疗方面,2024 CSCO指南的更新体现了几个关键点。例如,针对Nras突变的黑色素瘤,我们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品妥拉美替尼,这是目前国内外同类产品中疗效最好的。此外,在黏膜型黑色素瘤的辅助治疗中,虽然化疗的优势大于PD-1单药,但在PD-L1高表达的患者群体中,辅助免疫治疗的效果会更好。我们还设计了化疗联合PD-1的治疗方案,旨在提高整体人群的疗效,特别是针对PD-L1阳性高表达的患者。这些更新反映了精准治疗正逐渐走入我们的临床实践,我们希望中国的肿瘤专家在临床实践中了解中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特点,尽快实现精准治疗。

Tags: 吴荻教授:2024版CSCO指南黑色素瘤治疗的创新与突破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