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SH 2024丨牟建军教授团队发现:随访30年研究,儿童期至成年期较高的血压变异性可能会增加中年血管衰老的风险

来源 2024-05-09 12:00:48 医疗资讯

通过结构和功能动脉特性评估的血管老化是心血管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即将于2024年5月31日-6月3日在德国柏林埃斯特雷尔会议中心盛大召开的2024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ESH 2024)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牟建军教授团队在“儿童与青少年”专场的一项口头摘要研究,基于“汉中青少年高血压队列”人群30年随访数据,分析了儿童到成年的超长期血压(BP)变异性与中年血管老化的潜在关联。 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采用正在进行的汉中青少年高血压研究队列数据,对2065例基线年龄为6-18岁的参与者在30年内进行了7次随访。长期血压变异性定义为30年(7次就诊)血压的标准差(S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血管老化包括动脉硬化、颈动脉肥大和颈动脉斑块。 研究结果: 经过30年的随访,2065例参与者中有444例出现动脉硬化。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临床特征和30年来的平均血压后,从儿童期到中年,较高的SDSBP、ARVSBP、SDDBP和ARVDBP与中年动脉硬化显著相关。此外,较高的SDDBP与颈动脉肥大的风险相关。较高的SDDBP和ARVDBP与中年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显著相关。当使用从儿童到成年的累积BP暴露量而不是平均BP作为调整因素时,结果是相似的。此外,研究发现从青年到成年的长期血压变异性与动脉硬化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从儿童到青少年的长期血压变化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有关。 亚组治疗效果模式图方法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SDSBP或高ARVSBP组与低SDSBP或低ARVSNP组在中年血管老化风险方面存在逐渐差异。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异在44岁左右的个体亚组中变得尤为明显。 研究结论: 儿童期至成年期较高的血压变异性可能会增加中年血管衰老的风险,这与平均血压或累积血压暴露无关。因此,早期的长期血压变异性可以作为晚年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

Tags: ESH 2024丨牟建军教授团队发现:随访30年研究,儿童期至成年期较高的血压变异性可能会增加中年血管衰老的风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