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

来源 2024-04-30 15:03:37 医疗资讯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CDP)是由颈椎间盘病变引起的头、颈、肩胛区域或上肢放射痛、牵扯痛、麻木,但不伴有神经根分布区域的放射痛。

图片

A:C2~C3;B:C3~C4;C:C4~C5;D:C5~C6;E:C6~C7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不包括因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颈神经根所致的有明确解剖分布区域的疼痛。

好发于30 岁以上人群,男性多见。

一、发病机制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多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退变椎间盘以C5/6 为多,其次为C6/7 和C4/5。

图片

健康的颈椎间盘和退化的颈椎间盘

颈椎间盘主要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3 部分组成。髓核被纤维环包围,其无血管组织和神经纤维分布。

图片

正常生理条件下,颈椎间盘对疼痛性刺激并不敏感,但长期运动及负荷使髓核变性、椎间盘退变,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通过椎间盘放射状裂隙到达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

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由窦椎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其内分布有大量的感觉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纤维。

图片

这些炎症刺激经窦椎神经和脊神经传至颈神经节与颅神经,可放射至头、颈、上背及臂部,并引发颈肩臂部疼痛。

这是目前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的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也有学者认为,颈椎间盘退变造成内部结构紊乱或破坏,髓核沿纤维环裂口溢出,刺激窦椎神经后,引起颈后部及肩胛内侧缘痛并可放射到肩部和臂部。

图片

二、诱因

  • 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如头前低位)

  • 频繁的前屈

  • 颈部的突然活动

  • 颈部损伤

颈椎前屈时,颈肌处于无力状态,不能对抗颈椎本身及外来屈曲力,应力直接集中于颈椎间盘、韧带。

因此,经常低头位工作的人,运动场上颈部稍屈时的纵向负荷,最易导致颈椎间盘劳损及受伤。

图片

三、临床特点

  • 颈肩部的慢性持续性钝痛

  • 疼痛可扩散到头部、肩部、上背及臂部外侧

  • 一般不涉及前臂及手

  • 无明确的神经节段性定位体征

图片

四、查体

  • 可有颈部活动不便

  • 颈后肌肉压痛

  • 肩关节活动受限

  • 臂丛牵拉试验阴性等。

图片

臂丛牵拉试验

五、诊断标准

颈椎间盘X线造影术是诊断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金标准。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会分类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颈椎间盘源性痛应是:

  • ①患者的颈部、肩部存在持续性的钝痛。

  • ②病变椎间盘的造影诱发试验导致患者出现原有性质的痛,即复制痛。

  • ③邻近椎间盘诱发试验不出现这种疼痛。

  • ④颈椎具有结构上的异常,即颈椎间盘X线造影检查可见其颈椎间盘存在明显的退行性病变和纤维环内层撕裂征象,则可以诊断。 

图片

硬膜外间隙的对比显示纤维环完全破坏。

导致颈肩臂痛的原因很多,接诊时必须问明病史,仔细的体检,以排除:

  • 炎症、肿瘤等严重疾病导致的持续性颈肩痛

  • 骨关节退变的晨僵及钝痛

  • 颈椎间盘突出症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颈部肌筋膜痛

  • 颈扭伤

  • 体位性扭伤等病变

图片

六、治疗

1.一般疗法

  • 休息:减少对颈椎间盘的刺激

  • 牵引:恢复颈椎结构的支持和稳定功能

  •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疼痛,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疗法、微波治疗和经皮电刺激疗法等。

2.药物治疗

  • 比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3.颈部神经阻滞和注射治疗

  • 颈部硬膜外腔注射治疗

    该方法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导管连续微量向炎症病灶区输入抗炎镇痛药物,也可以单次注射,作用直接,效果良好。

图片

  • 经椎间孔硬膜外腔注射法

    这是另一个硬膜外腔给药途径,效果确切。

  • 其他:颈后路椎旁神经根阻滞法、胶原酶溶解疗法。

4.微创介入治疗及手术疗法

  • 经皮椎间盘激光减压术

  • 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 椎间盘内射频热凝术

  • 经皮低能量激光椎间盘修复术

  • 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术

  •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 颈椎髓核成形术

Tags: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