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温州医科大学赵应征团队《AHM》:胞葬作用启发的仿生UiO-66用于FGF21的肺部递送

来源 2024-02-08 21:03:58 医疗资讯

图片

急性肺损伤(ALI)是由细菌或病毒性肺炎、脓毒症、外伤等因素引起的严重肺部疾病。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涉及过度的炎症反应,引发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在发炎的肺部募集。同时,肺部激活的免疫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导致肺部细胞和组织功能障碍。因此,有效控制受损肺部的炎症和氧化损伤对于急性肺损伤治疗至关重要。

仿生细胞膜涂层技术利用细胞膜固有的同源性,引导药物到达特定的靶点位置,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发生特异变化,包括磷脂酰丝氨酸的外化、膜不对称性的丧失以及细胞表面蛋白表达的改变。这些变化发出“eat me”信号,促进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的识别和吞噬,这个过程被称为胞葬作用。此外,单核细胞等吞噬细胞可以对炎症快速做出反应,并被招募到炎症部位。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细胞搭便车的方式将药物运输到发炎组织。在急性肺损伤的进展过程中,全身注射后搭便车的凋亡细胞模拟载体也可能选择性地积聚在发炎的肺部。此外,具有凋亡信号的治疗载体很容易被驻留的肺泡巨噬细胞识别和内化,随后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控制肺部的过度炎症。

受此启发,温州医科大学赵应征教授李欣泽博士联合韩国全南国立大学Chun Changju教授构建了凋亡细胞膜仿生修饰的UiO-66纳米粒用于FGF21(ACM@U-FGF21)的肺部递送治疗急性肺损伤。该设计有两个目的:(1)促进FGF21优先在肺部积聚。通过肺细胞膜的包裹,ACM@U-FGF21具备了同源靶向特性,在肺内选择性积累。注射后的ACM@U-FGF21通过胞葬作用被单核细胞内吞,含有ACM@U-FGF21的单核细胞随后被募集到发炎的肺部,从而提升了肺内FGF21的浓度。(2)ACM@U-FGF21有效地调节炎症细胞。被单核细胞内化后的ACM@U-FGF21可以抑制活化的单核细胞和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分泌过量的促炎细胞因子。由于凋亡信号的存在,ACM@U-FGF21也被肺部巨噬细胞内吞,从而通过调节肺部巨噬细胞的极化来减少肺部炎症。

图片

该研究以题为“Efferocytosis-Inspired Biomimetic Nanoplatform for Targeted Acute Lung Injury Therapy”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上。本研究受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温州市基础性科研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hm.202304304

Tags: ​温州医科大学赵应征团队《AHM》:胞葬作用启发的仿生UiO-66用于FGF21的肺部递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