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近日,68岁的长春市民陈宏因病住院,儿子在外地工作,亲戚都很忙,很难做到全天24小时与患者“绑”在一起。在病友推荐下,陈宏聘了一名全天候护工,问题得到解决。在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医院严格执行标准化防护,“一患一陪护”已成为常态。患者家属“倒班式看护”无法继续,急需全天候护工“补位”。一时间,关于护工人才短缺等话题再次引发公众热议。
从医院管理角度看,“一患一陪护”是大势所趋。优化医院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需要更精准的护理,更贴心的陪伴。不少医院已推出无陪护病房,意在改变过去又吵又闹、人员随便进出的住院环境,让病房变得井然有序,这正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顺应服务型社会发展需求所采取的行动。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有利于防范院内疫情传播的“一患一陪护”制度,势必更受医院的青睐。
患者和家属对于“一患一陪护”,也存在越来越大的需求。当前,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很多独生子女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岁,老年人身体硬朗还好,一旦生病,就会面临缺人照料的难题。陈宏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老年患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一家之难,也是社会的共同之难,需要通过“一患一陪护”等方式,来化解千家万户面临的看护老人难题。
用“一患一陪护”疏通医养民生堵点,就得事先通过护工短缺这道关卡。
首先,应通过规范管理,提升护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制定行业规范,强化劳动监察,让制度成为护工的“娘家人”,才能补齐这些短板,吸引更多人投身到这一职业。
其次,多渠道开源,可不断壮大护工队伍。应考虑将护工作为一种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中,以培养专业化队伍。地区之间可开展劳动输出配合,通过集中培训、点对点输送等方式来扩大护工队伍。
医养结合,是机构的结合、服务的结合。这很好理解,但容易忽视的是,医养结合,也是工种的结合。护工一手连着医,一手连着养,护工队伍既应该也能够成为医养结合的重要载体。因此,只要壮大了护工队伍,不仅“一患一陪护”有了依托,医养结合也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