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寒冷作为健康的危险因素常被低估。研究表明,寒冷季节顽固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心梗)、心房颤动(房颤)、心力衰竭(心衰)、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气温在-48℃至10℃之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与气温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寒冷地区气温每降低1℃,心梗发生率将升高2.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1%,尤其是气温降低的28天内心梗风险最高。我国北方地区因其特殊的寒地气候,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区。哈尔滨市冬季气温在-19℃以下时,2.7%的人口死亡可归因于低温寒冷,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受寒冷的冲击最大。
寒冷与高血压
早在1921年 霍普曼(Hopman)就发现寒冷季节血压增高的现象。之后意大利莫德斯蒂(Modesti)从1999-2003年连续调查6404例高血压患者,发现冬季平均血压为(141±12.1)/(95.0±8.6)mmHg,夏季平均血压为(136±19)/(80.0±7.5)mmHg。塞加(Sega)等连续两年观察了2051例成人血压变化,发现冬季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夏季升高(6±4)/(5±3)mmHg。库内什(Kunes)等观察了200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55岁),分析了42813个血压值,发现当周围环境温度从27℃降低至-24℃时,收缩压平均升高7 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3 mmHg。
动物实验证明寒冷应激首先使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转而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进而抑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和减少NO产生,促使高血压的形成。寒冷应激上调ETA 受体,下调ETB受体,增加ET-1产生使血压升高;同时寒冷通过炎症介导及活化的L型钙通道使血压升高。
寒冷与冠心病
2004年巴尼特(Barnett)等人对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中人口资料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冠心病的日发病率与当前或前3天的平均温度相关,在相对寒冷时期,冠心病发病率升高。
近年来研究显示持续的寒冷应激导致ATP合成不足。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期斑块中,寒冷、缺氧环境使能量代谢出现障碍,致使ATP生成严重不足。莱文(Levin)研究小组在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证实,当斑块厚度超过500 μm时,斑块核心部位ATP合成不足,可导致巨噬细胞凋亡及坏死核心形成。寒冷应激可通过诱导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致使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增加适应性产热、使ATP生成不足等相关机制引发急性心梗。
寒冷与心衰
在寒冷条件下或气候剧变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神经内分泌激活,诱导心肌缺血或突发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衰失代偿改变,其他因素如呼吸道感染也是诱发、加重心衰的重要因素。
心衰的发病具有季节差异,北半球及南半球的研究都显示心衰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在冬季达高峰。2014年一项日本研究观察了528例因急性左心衰住院的患者,发现伴有收缩压>140 mmHg的急性左心衰在冬季发病率升高,而收缩压≤140 mmHg的急性左心衰发病未见季节性差异。研究者又将伴有收缩压>140 mmHg的急性左心衰住院患者分为冬季住院及其他季节住院两组,经多变量分析显示,缺少袢利尿剂的应用是其危险因素。冬季人们摄入来自食物或酒精中的钠和热量增加导致体液潴留,由蒸发和出汗损失的液体量减少进一步增加体液潴留。应用袢利尿剂减少体液潴留是减少心衰冬季发病的治疗策略,且长效袢利尿剂较短效袢利尿剂可能更有利。
寒冷与房颤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持续升高,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正常人群高2~3倍,同时房颤可以诱发心功能不全、脑栓塞及周围血管栓塞,尤其是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较不伴房颤的卒中患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研究表明房颤与寒冷关系密切。以色列、芬兰、波兰、苏格兰、澳大利亚的房颤高发期都在冬季,其原因可能与气温、湿度、气压以及冬季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高发有关。一项纳入1475例高加索人的阵发性房颤研究显示,在女性患者中,阳光相对充足、气温较高的5~8月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另有两项研究显示,在寒冷季节,更多的房颤患者因为症状加重而入院,而且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也升高。
寒冷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复杂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仍无法控制。寒冷低温是冬季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低温对心血管系统有不利作用。长期以来,寒冷所致血管痉挛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原因,但这些生理反应均为一过性,不能解释温度与事件之间的定量关系,寒冷造成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因子、血脂等指标的改变不能解释冠脉、心肌的易感性受累。尤其是新近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爱斯基摩人尽管有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却有较高冠心病发生率,45岁以上男性为12.6%,女性5.3%。可见,寒冷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加重的机制极其复杂。2015年我国Kadoorie Biobank研究组的研究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在冬季比夏季高41%,且户外气温越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通过分析发现寒冷导致血压升高是其主要原因,收缩压与心血管事件呈明显线性关系。
寒冷与心血管疾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体力活动减少、空气污染、感染、饮食习惯等相伴发生;同时寒冷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胆固醇、激素和缩血管物质(包括血管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儿茶酚胺)水平升高。针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及加重的季节差异建立季节性随访、调整药物、控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宣教、更加关注血压,将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 国家卫健委:4月19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例其中本土病例1例
- JCO | CodeBreaK 300 研究的总体生存分析:索托拉西布加帕尼单抗在化学难治性 KRAS G12C 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 2022年3月6日简报: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7529例,12岁以上人群首针新冠疫苗接种率达九成;韩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400万例
- Neurology: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认知测试分数的纵向变化:Decision数据集的分析
- 不断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吃米饭发胖?教你如何吃白米饭
- JAHA:女性体重指数与主动脉狭窄风险的关系
- 临床进展 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现状
- 影像诊断 | 如何在腰椎MR上判断神经根是否受压?
- 洪灾之后防大疫,这几类疾病要警惕!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