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互联网医疗企业“上市潮”又迎来了一位新选手。
上周,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圆心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拟在香港上市。
而在等待IPO的队列中,排在圆心科技前面的还有叮当健康、微医、医脉通、医联等互联网医疗企业。此前,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以及众安在线等已经率先一步登陆港交所。
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圆心科技以线下251家药店,线上拥有320万付费用户的“妙手医生”构建了其核心竞争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 2020 年收益计算,圆心科技已经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创新医疗交付平台。
在它的投资者行列,还站着腾讯、红杉资本、启明创投、易方达等,资本阵容豪华。截至IPO前,圆心科技完成了8轮融资,在最近一轮的F轮融资后,估值已经达到了275亿元。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圆心科技的营收复合年增速高达110.5%。但另一方面,圆心科技也与大多数同行一样,没有实现盈利,且亏损持续加剧,2018年至今年8月底,其亏损已扩大到11亿元。
已获11轮投资
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以本地化医患连接为核心,逐步发展出妙手医生、圆心大药房、圆心惠保、圆心医疗科技等业务矩阵。
据招股说明书,成立仅6年,圆心科技获得包括腾讯、红杉资本、启明资本、星界资本等在内的机构11轮投资。
招股书称,圆心科技业务模式专注于患者的整个医疗服务周期。公司业务的三大支柱(即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共同致力实现同一目标,即创建一个协同的医疗平台,确保向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及贴心的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0年,按收益计,圆心科技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疗交付平台。
财报显示,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为圆心科技贡献了绝大部分的营收。2018年至2020年底,圆心科技收入分别为8.19亿元、23.52亿元和26.29亿元。其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营收分别为8.09亿元、23.03亿元和35.37亿元,分别占当年总营收的98.8%、87.9%和97.5%。
今年前8个月,圆心科技收入为36.12亿元。其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达34.59亿元,占公司总营收95.8%。而去年同期收入为18.44亿元。
圆心科技的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主要包括院外药房服务、院外医疗服务及批发药品服务。院外药房服务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获取处方药及多种医疗健康产品的便捷的多渠道途径;院外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在线问诊、输注服务、药师咨询、用药管理、依从性及咨询服务以补充其临床策略;批发药品服务指的是向第三方零售药房及药品经销商提供批发药品服务。
关于收入的变化,圆心科技表示,其收入由2018年的人民币8.19亿元增加187.3%至2019年的人民币23.52亿元。总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收入大幅增加。
招股书称,截至2021年8月31日,圆心药房品牌旗下拥有251家药房,与超过340家医院合作,为超过120家医药公司提供服务、管理超过1700万份保单,并帮助保险公司在超过60个城市推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
据悉,妙手医生的每月平均用户访问量约为4150万次;妙手医生旗下平台累计拥有约320万名付费用户,约28%的药品品种可从其在线药房购买。
三年亏损超6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圆心科技在营收数据快速膨胀的同时,亏损也在加大。
据财报,2018年至2020年期间,圆心科技营收分别是人民币8.19亿、23.52亿及36.29亿元。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净亏损分别达到了人民币1.18亿、2.01亿及3.63亿。2021年前8个月亏损为4.62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1.77亿元。
据此测算,圆心科技2019年亏损额度同比增长70.34%,而2020年亏损的同比增长幅度扩大至80.6%。相较于去年前8个月的亏损,今年前8个月的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至161.02%。
此外,圆心科技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滑。据财报,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止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8月31日止八个月,毛利分别为0.83亿元、2.50亿元、3.33亿元、1.81亿元以及2.7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0.2%、10.6%、9.2%、9.4%及7.6%。
其中,占据收入95%以上的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毛利率由2018年的9.2%减少至2021年5.9%。对此,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毛利率由2019年的9.4%减少至2020年的7.6%,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产品及服务的组合变动所致。
圆心科技认为,综合院外患者服务业务,是可提供稳定收入来源的灵活业务模式,为公司持续扩展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司通过患者服务和供给端赋能服务获得的洞察和市场资讯带来重大变现机会。
估值275亿靠“卖药”?
圆心科技的创立,赶上了互联网医疗的创业高峰期。
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医改试点指导意见,要求在100多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必须下降到30%以下。这意味着,一部分药品很难进入医院的销售体系,大量的处方药物会流入市场,这也酝酿着大量的商机。
在当年,挂号网获得了3.94亿美元融资,并更名“微医”;春雨医生宣布于全国5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
原华润集团旗下“健一网”CEO何涛也开始谋划创业。据媒体报道,红杉基金合伙人周逵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也正是这个电话让何涛决心创业,赶上了这波潮流。圆心科技孕育而生。
到目前,圆心科技逐步发展出了妙手医生、圆心大药房、圆心惠保、圆心医疗科技等业务矩阵,构建“医-药-险”的闭环,业务增长十分迅速。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8个月,分别取得营收8.19亿元、23.52亿元、36.3亿元及36.12亿元,2018年至2020年复合年增速高达110.5%。
根据招股书,圆心科技将旗下业务划成了三个板块: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而圆心科技也是一个“偏科生”,报告期内“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均在95%以上,后两者虽然增长快,但营收占比并不明显。
其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院外药房服务及院外医疗服务、批发药品服务,而招股书提到来自院外医疗服务的收入占比不大,这或意味着该业务板块的收入也主要来源于“卖药”。
报告期内,圆心科技三大业务板块的营收以及占比 来源:招股书
“圆心药房”与“妙手医生”均属于“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板块。
在“处方药外流”的节点,何涛敏锐的感知到了处方药房的机遇,迅速开始布局 “圆心药房”。至2021年8月31日,圆心科技经营了251家药房。
据其招股书,其中217家布局在医院1公里范围内,153家距离医院300米以内。患者可凭医院处方,就近拿药。在今年前9个月,通过药房网络,圆心科技已承接了290万张处方。
其招股书还披露,报告期内,约83%的零售额均出于处方药。
另一方面,通过对线下药房的铺排,又很高效地向圆心科技的线上平台“妙手医生”引流。并且,随着医保控费、严控药占比、药品零加成、医药分家等一系列政策日趋严格,医患线上通道的打开也迎来机遇。
据其招股书,约28%的药品品种也可通过其在线药房购买。
另外两块业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即为医院、医疗行业其他参与者提供服务,具体表现表现为帮助它们开发、运营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医疗保险“圆心惠保”。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过分依赖处方药的销售,以及销售成本费用的增长,圆心科技的毛利并不高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8个月分别为10.2%、10.6%、9.2%、7.6%。
而抛除各类开支、损益后,同期亏损1.18亿元、2亿元、3.63亿元、4.62亿,报告期内累计亏损超过11亿人民币。
在今年,圆心科技完成了两轮巨额融资。2月份刚刚完成30亿元的E轮融资;8月份,又一次完成了超过15亿元的F轮融资。在它的背后,可以看到红杉资本、腾讯、启明资本、中银国际、渶策资本、中信证券、鲲翎资本、未来启创、指数资本等知名机构。
因为这两轮的注资,截止8月31日,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26.63亿元。但另一方面,业界也有对其靠融资输血的质疑。
腾讯、红杉为何“重押”?
从圆心科技的股权占比上来看,在IPO前,其创始人何涛通过“天津川又”以及“圆妙人”,共持有圆心科技37.01%的股份,为控股人。
在机构投资方阵营,腾讯以持股19.55%占据首位;红杉仅次其后,持股16.21%。此外,启明也持有其7.12%的股份。从其融资历程来看,腾讯和红杉资本从A轮以来,就一直陪伴这圆心科技成长。
为何红杉与腾讯会如此看好圆心科技呢?
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玩家中,主打“互联网医院”、“医药险”、“健康城市”等概念的并不在少数,但能够落实得很好的并不多。据媒体报道,某互联网医疗企业,在临近递交招股书之前,曾收购大量实体药店业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连锁药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DTP药店和院边店以其数量优势承接了目前全国DTP药品的主要销售渠道,成为行业的的重点布局方向。
而“圆心药房”已经是圆心科技的核心资产,并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药店网络,具有天然的优势。
在行业中,虽然思派网络、零氪科技等也在加速布局处方药店,但相比圆心科技慢了许多步。DTP特药连锁药店同样作为思派健康的核心资产,据其招股书,截至2021年6月末,思派健康共有81家DTP药店,主要覆盖华东和华北市场,其单店平均月销售额为266万元。
传统民营连锁药店如老百姓、益丰药房等,截至2020年底,前者DTP门店数量为143家,后者为80余家左右,也都少于圆心科技当前规模。
通过线下药房,能够有效地向线上引流。截止2021年8月31日,“妙手医生”平台每月用户访问量达到了4150万,累计拥有超过320万名付费用户。
此外,线下、线上的销售渠道,以及其与互联网技术的链接,也酝酿了其他的商业潜力。
作为一个端口,圆心科技连接着全国超过340家医院,并与超过120家医药公司达成了合作,能够为医疗系统的参与者提供创新营销服务。
其招股书举例,在今年4月,圆心科技与某医药公司达成合作。根据这次合作,该公司的最新获批肿瘤药物可以通过圆心的渠道像全国患者提供。而圆心科技也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回访,及时获取药效反馈。
由此可见,通过对渠道的掌握,圆心科技可以成为整个医药产业上下游“闭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腾讯、红杉等通过投资圆心科技,或许也能够进一步获取医疗行业的有关信息,发掘有潜力的企业,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板块之中。
腾讯与红杉资本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野心”并不小,圆心科技也只是其医疗版图中的一块拼图。
早在2014年,腾讯就以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了丁香园。而后又相继投资了微医、邻家好医、思派网络、好大夫在线等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
IT桔子相关数据显示,在2014年6月至2021年9月21日,腾讯累计参与了71起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仅今年前9个月,投资数量就达到14起。其投资范围覆盖了医疗科技、移动医疗、线下医患端等大部分医疗场景。
红杉也不甘落后,根据“网经社”统计,从2010年5月12日至2021年2月25日,红杉共参与14起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在IPO队列中的微医、医联也有红杉的背影。
来源:网经社
不仅是腾讯与红杉,其他资本、互联网巨头们对这个赛道也是虎视眈眈。
阿里旗下的阿里健康已经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当前市值1702亿港元。京东旗下则有京东健康。2020年12月,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了首家盈利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当前市值2525.2亿港元。这两者与平安旗下的“平安好医生” 并称为“互联网医疗三巨头”,后者当前市值628亿港元。
此外,字节跳动虽然进入赛道晚,却是来势汹汹。9月初,字节跳动一周内连投3家医疗企业,分别为美中宜和、宏达艾瑞和医疗健康平台“好心情”。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字节跳动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共9项。
在这个赛道上,并不缺想要进入的资本,而是更需要能讲好故事的赛道玩家。
竞争者众,能否鹤立鸡群?
互联网医疗还是一个年纪尚轻的行业,却以最快的速度冲上了高峰。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由2016年的650亿元增至2020年的196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1.79%。随着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扩至2831亿元。
面对如此大的一块“蛋糕”,无论是资本,还是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有着巨大的野心。
不过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算好。港股中,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年内累计跌幅均超50%,平安好医生股价年内也跌了超44%。
在IPO排队的队列中,虽然不缺后继者,但先行者也遇到了困境。今年4月递交招股书的微医,目前招股书已经处在“失效”状态。今年8月份曾有媒体报道称,微医正接受港交所就其数据治理问题提出的疑问。
而微医的先例,或许一定程度上也会让行业与资本用更严厉的标准来考核圆心科技。
并且,这个赛道上的玩家大多数都还没有盈利。微医2018至2020年三年亏损总计79亿元;叮当健康同期亏损21亿元。平安好医生2020年实现营收68.66亿元,但调整后净亏损5.16亿元。
千亿市值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已经实现了盈利,但利润并不高。2020年,京东净利润为7.49亿元;阿里健康2021财年净利润为4.36亿元。
圆心科技虽然被资本看好,但在未来如何实现盈利这个问题上,目前还没有给出更好的答案。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圆心科技的研发费用,主要是用在提升数据分析技术,以及为保险公司、医院、医药公司开发新解决方案上。在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前9个月,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230万元、2270万元、4630万元、5750万元。仅分别占收入的1.5%、1%、1.3%、1.6%、1.6%。
相较而言,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占据更重要位置,报告期内该部分占比均达13%以上。
但从职员构成来看,其依然是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其509名员工(截至2021年8月31日)中,有22名数据工程师和科学家,437名软件工程师和技术架构师以及30名医疗健康专家。可以看到软件工程师占据了最为重要的比例。
对于未来规划,圆心科技披露,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仍将继续用在发展三大业务上面。
在“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板块,圆心科技一方面将在三甲医院附近开设更多的药房;一方面提升线上服务,完善平台并吸引更多合资医生进入;并将扩展其他线下医疗服务。
在“供给端赋能服务”上,未来发展重心在于与更多医院合作,扩大医院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
“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打算,既包括覆盖更多治疗领域的服务包,也包括进一步推出新的保险产品,为医药公司制定营销策略,还包括物色医疗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
而这些业务能否让圆心科技扭亏为盈,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来源:华尔街见闻,时间财经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