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监管/ 正文

乙肝患者应依据病情选择抗病毒药物

来源 2023-06-29 15:35:14 医疗监管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乙肝标志阳性时,有人会惶惶不安,到处乱投医,听到何药能使之转“阴”,即用何药,虽花费数万元,但病情依然如故,甚至病情加重;有人明明病情稳定,却仍然坚持要求使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不但浪费钱财,而病情需要时又造成疗效不佳和耐药;也有病人已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又伴病毒复制还迟迟不肯使用抗病毒药物,致使病情进一步地恶化,等等。由于病人对乙肝知识缺乏,得到较多"广告"知识,没有依据个人的病情使用抗病毒药物,从而造成对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滥用和误解。

 

我国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了慢性乙肝抗病毒标准,推荐意见认为:

 

1、HBV DNA水平较高,同时转氨酶水平过高的患者

 

HBV DNA水平较高(高于104-105拷贝/毫升),同时转氨酶水平大于正常上限2倍的患者,应予抗病毒治疗,但如有较重纤维化和40岁以上HBVDNA阳性者,ALT异常即可抗病毒治疗,但需要排除脂肪肝等原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肝硬化者只要检查到HBVDNA,就可抗病毒治疗。可据本人的病情和个体情况,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药,一般干扰素作为,尤对年轻人,其疗程短,血清转换率高而受宠。核苷类似物因口服方便、HBVDNA滴度下降快而受欢迎。它们各有不同优缺点。

 

2、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携带者

 

对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携带者,不必抗病毒治疗,但需每三个月复水查一次转氨酶,一旦转氨酶达到抗病毒水平,即应抗病毒治疗。如对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携带者盲目治疗,虽然短期内HBV DNA滴度下降了,但1-2年后可致使病毒基因变异而发生耐药,一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时,造成抗病毒疗效较差或无效,病情反复波动。千万不能担心病毒基因变异产生耐药而排斥核苷类药物的应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明,失代偿肝硬化乙肝病人5年生存率只有14%,绝大多数失代偿肝硬化后在5年内死亡,但经拉米夫定治疗后,5年生存率已达50%-55%,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不但抑制了病毒的复制,而且明显改善了肝组织状况。病人要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代偿性或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只要HBV DNA水平较高(高于104-105拷贝/毫升),不管转氨酶正常或升高,皆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后者因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应禁忌使用干扰素。

 

在临床实践中,确实也存在随便应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的情况:①乙肝携带者本人缺乏肝炎医疗知识,盲目用药;②被"狂轰乱炸"的广告宣传吓破了胆,乙肝携带者本人或家长期望通过一朝一夕的抗病毒治疗清除乙肝病毒,但至今为止,上还没有任何治疗方法能根除人体内的乙肝病毒,这种不据抗病毒标准乱用抗病毒药物的结果只能使病毒基因发生变异产生耐药性;③某些医院为了赢利,诱导病人乱用抗病毒药物;④部分医生对乙肝的自然史和相应的治疗知识掌握不全,造成对乙肝携带者进行抗病毒治疗。

 

3、活动性的HBeAg阳性(大三阳)的慢乙肝患者

 

对活动性的HBeAg阳性(大三阳)的慢乙肝患者经拉米夫定等核苷类治疗,一般疗程较长,甚至长达4、5年以上。如发生HBeAg血清血转换(HBeAg转阴性,出现HBeAb),应继续使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1年以上,方可考虑停药。活动性的抗HBeAg阳性(小三阳)的慢乙肝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的疗程应明显延长,应依据病人的情况和化验结果,并由有实践经验的专科医生决定何时停药。

Tags: 乙肝患者应依据病情选择抗病毒药物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