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 疑难探究

来源 2025-11-01 12:11:56 医疗资讯

论坛导读: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21 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慢性疲劳综合征又称肌痛性脑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表现为长期存在(6个月以上)、可致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且无法解释的重度疲劳及劳累后不适,且经休息和睡眠难以缓解,常伴认知功能障碍和直立不耐受。目前CFS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已知其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图片

肌痛性脑脊髓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CFS)研究估计在美国成人中患有CFS的比例是2/1000至2/100。CFS患者通常会有持续疲劳感、关节疼痛、头痛、睡眠问题以及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的症状。这些症状会引起CFS患者活动能力及抗压能力显著下降。大部分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发病前都身体健康,并且生理功能保持在高水平上,通常是突然发病,常在应激事件之后起病。主要症状是疲劳,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且症状严重以致影响日常活动。严重的疲劳甚至在醒着时也会出现,并持续一整天。这种疲劳通常会因体力消耗或心理性紧张而加重。然而,肌无力或关节或神经异常方面罕有实证。患有类似病毒感染的疾病,伴有发烧、流涕、淋巴结轻度肿大或疼痛,其恢复期期间或之后,会产生极度疲劳。然而,许多人出现疲劳症状前无任何类似的疾病。其它可能发生的症状有集中注意力及睡眠困难、咽喉疼痛、头痛、关节痛、肌痛及腹痛。抑郁较常见,尤其是当症状严重或加重时。常出现与纤维肌痛(一种相关的疾病)症状重叠的症状。

图片

doi: 10.1136/bmj.m4774.

虽然报告说有多达25%的人有慢性疲劳,但只有0.5%(200分之1)的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虽然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年龄段的人都会受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影响,但它主要影响年龄在20到50岁之间的人,而且中青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人会有真切并常现的禁用症状。慢性疲劳综合征和假装有症状(一种称为诈病的疾病)不同,其可影响身体的多个器官及免疫系统,但发病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其病理生理过程欠清,发病机制复杂。

神经炎症反应一直是CFS生物标志物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焦点。18 kDa转位蛋白(18 kDa 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被视为神经炎症信号,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类固醇合成并调节神经胶质激活;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与TSPO特异性结合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但存在缺乏细胞特异性、无法评估免疫反应利弊等局限性。18F-FDG作为葡萄糖类似物可借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并因无法参与下一步生化反应而滞留其中;PET可通过识别18F-FDG显示脑部葡萄糖代谢情况,如TIRELLI等发现CFS患者右额中部皮质和脑干糖代谢显著降低。CFS患者脑部代谢可能降低,不同功能区低代谢可能与不同临床症状相关,但脑部代谢正常不能排除CFS。

图片doi: 10.1136/bmj.m4774.

CFS存在神经递质系统异常。神经递质失调与CFS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且是药物干预的关键;现有相关PET研究主要集中于5-羟色胺、胆碱能、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等神经递质。5-羟色胺系统具有中枢调节作用,可能涉及CFS病理机制、影响疾病进程。11C-(+)-McN5652是5-羟色胺转运蛋白的放射性配体;CFS患者前扣带回皮质吻侧部11C-(+)-McN5652结合力显著降低。11C-WAY100635 PET研究显示CFS患者脑部11C-WAY100635结合力普遍降低,以双侧海马为著。

在中医理论中,“疲劳”与脾、肝、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若长期饮食不节、思虑过度,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身体失去濡养,便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四肢沉重等症状;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情绪与气血运行,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会使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进而引发情绪低落、头晕头痛、身体酸痛;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耗伤肾精,导致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这三脏的功能相互影响,任何一脏失调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形成“疲劳”的恶性循环。

图片

doi: 10.1136/bmj.m4774.

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多数情况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减轻。然而,症状常常多年才消退,而且不是所有的症状都会消失。如果人们更多的关注他们恢复了哪些功能,而不是丧失了多少功能,他们可能恢复的更全面。对特定的症状,如疼痛、抑郁和失眠进行治疗。有助于某些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和循序渐进的锻炼也许值得一试。药物治疗因人而异,主要还是对症处理。中医药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从整体调节出发,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复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均显示出对CFS 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Larun L, Brurberg KG, Odgaard-Jensen J, Price JR. Exercise therapy fo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4 Dec 19;12(12):CD003200. doi: 10.1002/14651858.CD003200.pub9.

  • Arron HE, Marsh BD, Kell DB, Khan MA, Jaeger BR, Pretorius E.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the biology of a neglected disease. Front Immunol. 2024 Jun 3;15:1386607. doi: 10.3389/fimmu.2024.1386607.

  • 李彬彬,冯楚文,孙忠人,等.PET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中枢机制现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4,40(03):459-463.

  • Grach SL, Seltzer J, Chon TY, Ganesh 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ayo Clin Proc. 2023 Oct;98(10):1544-1551. doi: 10.1016/j.mayocp.2023.07.032.

  • Turner-Stokes L, Wade DT. Updated NICE guidance o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BMJ. 2020 Dec 16;371:m4774. doi: 10.1136/bmj.m4774.

Tags: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 疑难探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