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解读 202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近三成

来源 2025-10-28 12:09:50 医疗资讯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分析发现: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标化检出率为25.0%,男性和女性检出率接近;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60岁以后略有下降;

◎ 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以西北地区最高,以华北和华南地区最低。

幽门螺旋杆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与胃癌等疾病有密切关系[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众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人类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因子。本报告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定义为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美年健康2024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简称蓝皮书)选取自2024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9,900,823名18岁及以上成年体检者作为样本进行体检数据分析。在排除未进行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个体后,共纳入了5,873,643名体检者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纳入分析的研究人群中共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499,477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为25.5%(标化检出率为25.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6.3%(标化检出率为25.9%),女性检出率为24.6%(标化检出率为24.1%)。

图片

图1. 2024年不同年龄、性别体检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呈现先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趋势,18-24岁组的检出率最低,为22.9%,在55-59岁组检出率达到最高,29.3%,此后略有降低。女性检出率在25-29岁组最低,为20.0%,此后逐渐上升,在55-59岁组达到高值,为28.2%,此后略有下降,在 ≥ 70岁组再次升高达到27.0%。

图片

图2. 2024年不同地区体检人群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地图

西北地区的检出率最高,标化检出率为35.3%,以华华南地区最低,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2.3%和22.8%。男性和女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地区特征与整体人群相似。各地区男性和女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均比较接近。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且最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作为预防胃癌的一级措施。推荐使用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包括:无症状的体检人群(包括胃部良恶性疾病筛查);家庭成员曾经或目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患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人群;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人群;有意向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个体等[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避免家庭性感染,提倡分餐制,餐具定期消毒;保持口腔健康,戒烟;改善饮食习惯,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3]。在胃黏膜发生萎缩和/或肠化生前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几乎可完全预防肠型胃癌发生[3]

参考文献:

[1] 王识宇, 袁德成, 顾芳, 齐泽华.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癌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 8(2): 42-47.

[2]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0, 14(6): 509-514.

[3]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5): 397-402.

Tags: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解读 202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近三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