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前哨淋巴结活检 一直是一道绕不开的“选择题”。做,还是不做?对患者和医生来说,这不仅关乎治疗决策,更关乎生活质量、经济负担,甚至是心理压力。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更精准地判断谁真正需要这项手术,而谁可以安全避开?
最近,JAMA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MERLIN_001研究,给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答案:一种结合了临床病理因素与基因表达谱的检测工具——CP-GEP测试,或许正是我们期待的那把“精准筛子”。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更聪明”的预测工具?
目前,国际指南通常这样建议:如果患者的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大于10%,推荐做SLNB;风险在5%-10% 之间,建议讨论后决定;而风险低于5%,则不推荐。
问题在于,现有的判断大多依赖肿瘤厚度、溃疡、年龄等传统指标。虽然有几个预测模型可用,但它们有时结论不一,让医生和患者陷入“该信哪一个”的困境。
更现实的是,超过80%接受SLNB的患者最终结果是阴性——他们承受了手术风险、恢复期和医疗花费,却没有从中获得治疗上的直接益处。如果能提前识别出那些“极低风险”的人群,无疑将极大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提升患者体验。
二、CP-GEP测试:如何做到“精准排雷”?
CP-GEP测试,商品名为Merlin assay,并非凭空而来。它最初基于754例T1-T3期黑色素瘤的样本数据开发,通过分析8个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再结合患者的年龄和肿瘤厚度,最终给出一个清晰的二元结果:低风险 或 高风险。
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的科学严谨性不容小觑。此次发表的MERLIN_001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设计最严谨的前瞻性多中心验证之一。研究在9家顶尖的黑色素瘤中心开展,纳入了176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所有人都在不知晓CP-GEP结果的情况下接受了SLNB,最大程度避免了偏倚。
三、结果揭晓:数据会说话
研究结果显示:
- 总体人群中,37%的患者被CP-GEP判定为“低风险”。
- 在这些低风险患者中,仅有7.1%的人前哨淋巴结为阳性——也就是说,阴性预测值高达92.9%。
- 相比之下,高风险患者的淋巴结阳性率为23.8%,是低风险组的3.4倍。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患者拿到“低风险”报告,他/她有超过九成的概率可以免于SLNB带来的身心负担。

图:在预设亚组与整个研究人群中,临床病理基因表达谱(CP-GEP)检测预测前哨淋巴结(SLN)状态的表现
四、哪些患者最能从中受益?
研究还进行了细致的亚组分析,发现CP-GEP的“威力”在特定人群中尤为突出:
- 临床IB期患者:这是黑色素瘤患者中最常见的分期。研究中,近一半(49.3%)的IB期患者被划为低风险,他们的淋巴结转移率仅为6.5%,远低于高风险组的18.3%。
- 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这个群体往往合并症多,手术意愿低。CP-GEP成功地从他们中识别出42.1%的低风险人群,转移率仅为6.6%。
- T1期患者:在传统认为风险较低的T1a期患者中,CP-GEP将80.8%的人归为低风险,而这部分人中无一发生淋巴结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T2b和T3期的较厚肿瘤,CP-GEP判定为低风险的比例极低(分别为17.4%和2.8%),说明它在这类高危患者中应用价值有限,也反衬出它在早期患者中“精准筛选”的价值。
五、现实世界的挑战与思考
再完美的测试也会遇到现实挑战。研究中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有11.6%的患者在后续扩大切除手术后,发现肿瘤实际厚度比初次诊断时要深。其中,有32名患者(占总数1.8%) 因此从“CP-GEP低风险”被重新划为“高风险”。
这提醒我们,诊断活检的准确性是一切预测的基石。对于初次活检不完整或存在不确定性的病例,使用此类依赖厚度的检测工具时需要格外谨慎。
六、未来已来:从“一刀切”到“个体化选择”
这项研究的结论并非要否定SLNB的价值——它对于分期、预后和辅助治疗决策依然至关重要。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更精细的决策工具,推动黑色素瘤管理从“指南驱动”迈向“个体化共享决策”。
尤其对于那些因年龄、合并症或个人意愿而希望避免手术的患者,CP-GEP提供了一个客观、量化的风险评估依据,让医患沟通更加有的放矢。
总之,MERLIN_001研究用扎实的数据告诉我们:基因科技正在悄然改变外科实践的边界。CP-GEP测试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在手术前为我们探明敌情,帮助更多黑色素瘤患者避开不必要的手术“雷区”,在精准医学的时代,更聪明地治疗,更智慧地生活。
原始出处
Hieken TJ, Egger ME, Angeles CV, et 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Based Test to Predict Melanoma Sentinel Node Status: The MERLIN_001 Study. JAMA Surg.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2, 2025. doi:10.1001/jamasurg.2025.4399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