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编者按:在肿瘤防治的道路上,中医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期,第六届肺癌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闽沪肿瘤医师沙龙在厦门召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泉州市中医院等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分享学术前沿。【医悦汇】特邀泉州市中医院李毅俊教授做客对话大咖,分享中医在癌症预防、治疗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医悦汇:您如何看待中医中药在癌症的预防治疗方面的功效作用?请结合一下一些实例谈一下。
李毅俊教授:我国传统医学在肿瘤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见解。
《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及,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肢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这些脏腑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变化,与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现象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此外,不同年龄段的脏腑变化也与相应肿瘤病种的发病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
从中医角度来看,肿瘤的发病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尤其是脏腑的虚衰。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最终形成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逐渐衰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果能够在脏腑功能失调的早期进行干预,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就可以延缓肿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
根据《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脏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调养措施。比如在50岁时注重肝气的调养,60岁时调养心气,70岁时调养脾气等。通过提前进行中医中药的体质辨识和调理,根据辨证分析将体质分辨出来并进行调节,减少体内有利于肿瘤生长的环境,就有可能避免肿瘤的发生,或者至少延缓其出现的时间。
医悦汇: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中医中药能否与现代治疗方法相结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李毅俊教授:
1.术后康复方面
随着人们对肿瘤防控意识的不断提高,早诊早筛的普及使得肿瘤的发现时间比以往更早。例如,当患者发现肺结节且存在肺癌倾向时,很多患者会选择手术切除。然而,手术切除后,患者往往会面临肺功能下降等问题。在术后较长一段时间,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多以干咳为主,痰液较少)、胸闷气喘、食欲不振、失眠焦虑等症状。
在西医治疗中,对于这些症状的干预手段相对有限。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症状是因为肺叶被切除后,肺功能随之下降,导致肺气亏虚。气虚之后,就会引发前面提到的那些症状。通过中医的补肺气调理,以及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法,促进肺功能的快速康复,加快咳嗽的缓解。同时,失眠、焦虑、胸闷等症状也会随着中医的干预,如内服、外用、针灸康复、运动导引、汤药以及食疗等多种手段而得到改善。例如,对于肺癌术后干咳的患者,如果食用一些鱼腥类食物,很容易生痰,从而加重咳嗽。此时,通过中医指导,避免痰饮增加导致咳嗽加剧,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此外,内服外用、运动导引,甚至音乐指导等从多个方面入手,中医还可以根据五脏辨识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指导,改变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
2.无手术机会或术后辅助治疗方面
目前有些患者没有手术机会,或者术后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治疗,比如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化疗过后,很多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都可以通过中医进行调理。因为在临床观察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会出现相应的病症。例如,很多肺癌患者后续服用奥希替尼,会出现皮疹、口腔溃疡、腹泻等症状。在中医的证候分析中,这表现为上热下寒,即上焦为热证,而脾肾为寒证。这类患者的调理较为复杂,需要采用温下清上的方法,一方面补脾阳和肾阳,另一方面清上焦的虚火。通过这种体质调理,可以避免靶向、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减少患者因药物带来的痛苦,让他们能够尽快过上较为平和的生活。
此外,免疫药物目前使用非常广泛,但其全身不良反应也较多,各个器官都可能出现问题。在中医观察中,很多患者会出现口腔溃疡、免疫性肺炎、皮疹等症状,还可能出现甲亢、甲减、皮质功能减退等问题。从中医角度看,这其实是肾阳虚,表现为阳火虚衰、阴火偏盛,阴火上扬导致相应症状出现。通过中医中药的内服、外用,以及适当的运动引导,可以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出现。
另外,对于最常见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问题,现在很多乳腺癌患者服用内分泌药物后,尤其是更年期前的患者,会出现类似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如烦躁、易怒、多汗、失眠、下肢冰冷等。在西药中,目前没有太多药物可以有效干预这些症状。但通过中药调理,比如对于失眠的患者,可以用中药汤泡脚,有些中药在睡前泡手脚效果较好。在汤剂中,也可以综合考虑敛汗、疏肝解郁、补益脾肾等方面,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悦汇:生活中,有人认为中医无所不能、包治百病,有人认为中医有毒有害,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中医中药在肿瘤防治过程中的角色呢?
李毅俊教授:首先,无论是药物的应用还是整个医疗体系的运用,我们都需要对其有充分的了解。然而,目前存在一种现象:部分中医排斥西医,部分西医也排斥中医。这种互相排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疾病本身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其次,对自己认知的不同医疗体系认知不足,不了解相关体系的优缺点,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排斥现象。
在现实中,我们还看到一些所谓的“伪中医”。他们对系统性疾病的了解并不透彻,却大肆夸大自己药物的疗效,声称能治疗各种疾病。他们甚至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或者本身有毒性的药物来治疗肿瘤。对中药药物有效的治疗剂量和致毒剂量缺少科学的计算方式和合理使用范围,仅凭个人经验,超药典大剂量使用这不仅导致了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这些“伪中医”利用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和求治的心态,滥用药物,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医学领域,我们需要基于规范化的治疗体系,制定出科学的指南。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经过临床数据综合分析、并得到广泛认可的指南。在这些指南的基础上,合理引入中医中药,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中医有“神药”,也不能等到患者病情危重、其他治疗手段都无效时,才考虑中医。我总是对患者坦诚地说,我没有“神药”,我不是“炼仙丹”的人,不能一下子把一个危重患者治愈。但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于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多汗、失眠、焦虑、疲乏等症状,中医中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的信心。
肿瘤的发生是有其特定的“环境”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个“环境”包括环境因素、气候因素、情绪压力,以及一些相关病毒等。中医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素,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比如,闽南地区的人群多为湿热体质,这种体质容易引发一些与肿瘤相关的症状。如果通过中医中药改善湿热体质,就可能降低肿瘤的发生率,甚至起到预防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患者的体质。
此外,对于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问题,如放疗后的鼻炎、吞咽困难等,中医中药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放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腺体被破坏、口干舌燥、吞咽困难等症状。通过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包括内服、外用以及吞咽训练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