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暴食症治疗新突破!JAMA子刊:网络指导性自助治疗疗效非劣于常规认知行为治疗增强版,周期更短且省资源

来源 2025-10-21 12:13:11 医疗资讯

暴食症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以反复的暴食发作和显著的心理痛苦为特征,但与其他进食障碍不同,患者没有采取禁食、催吐等补偿行为。全球女性和男性的暴食症终生患病率分别约为0.6%至1.8%和0.3%至0.7%。该疾病不仅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体重过度增加及相关并发症),还会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障碍。当前临床指南推荐采用以认知行为框架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增强版(CBT-E),但不同国家对治疗强度和模式尚无统一共识。例如,英国和澳大利亚推荐指导性自助作为首选治疗,而荷兰则推荐以个体化CBT为首选。

传统治疗虽有效,但实现完全缓解的比例约为50%左右,且治疗周期较长、资源消耗大。鉴于全球精神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等待时间长和治疗成本高昂,开发简短、可扩展且效果相当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基于网络的指导性自助治疗以其便捷、易推广的特点逐渐受到关注,但缺乏与常规治疗直接比较的高质量证据支持。

本研究为一项非劣效性两臂随机对照试验,于2021年11月至2024年10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专门治疗进食障碍的中心开展。共招募187名符合DSM-5标准诊断为暴食症或特定类别暴食症的18岁以上成人。参与者随机分至两组,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基于网络的指导性自助治疗或为期20周的常规CBT-E治疗。两组治疗均采用视频会议方式进行,治疗师均为经过专业培训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心理治疗师,评估者对分组情况保持盲法。

图:流程图

主要预后指标为治疗结束及20周随访时28天内暴食发作次数的差异,非劣效性界限设为增加1次暴食。次要指标包括完全缓解率、治疗脱落率、治疗联盟质量、身体不满意度、临床功能障碍及体重指数(BMI)等。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多层负二项回归及二项逻辑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采用意向治疗原则进行主分析,辅以脱落者排除的敏感性分析。

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中女性占85.6%,平均年龄38.1岁,平均BMI为34.2,暴食症病程平均22年。基线特征两组均衡,但出生地分布存在差异,分析时予以调整。治疗完成时,网络自助组28天内暴食发作次数为3.24次(95%CI 2.42-4.33),常规组为4.06次(95%CI 3.17-5.20),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但达到非劣效性标准。

表:两组差异

20周随访时,网络自助组发作次数为1.27次(95%CI 0.81-1.97),常规组为1.84次(95%CI 1.24-2.73),依然保持非劣效性。两组在暴食无发作日数、临床功能及身体不满意度等次要指标无显著差异。 治疗脱落率分别为22.6%和19.1%,无统计学差异。治疗联盟评分在常规组稍高,但未影响疗效。BMI上,常规组患者治疗结束及随访时稍有上升,网络自助组则保持稳定。安全性良好,网络自助组仅报告1例不良事件,常规组3例。

综上,基于网络的指导性自助治疗在暴食症治疗中具有与常规CBT-E相当的疗效,但治疗周期更短且对治疗师的依赖较低。这不仅节省了医疗资源,也为精神卫生领域面临的人手短缺和治疗等待时间长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患者对网络治疗的接受度及依从性较好,显示出广泛的推广潜力。 上述结果与已有针对其他精神疾病的网络自助治疗研究一致,均表明指导性自助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替代治疗方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不同指导来源(如非专业健康工作者或患者经历者)对疗效的影响,以优化治疗规模和可及性。

原始出处

van Beers E, Melisse B, Poelstra P, et al. Web-Based Guided Self-Help vs Treatment as Usual for Binge-Eating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5;8(10):e253664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6644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暴食症治疗新突破!JAMA子刊:网络指导性自助治疗疗效非劣于常规认知行为治疗增强版,周期更短且省资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