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曾小峰教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化管理的中国道路

来源 2025-10-19 12:14:22 医疗资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严重的器官损害,甚至危及生命1。近年来,中国SLE的诊疗水平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得益于对疾病认识的深化、治疗理念的革新以及创新药物的涌现。

本期聚焦中国SLE诊疗的最新进展、治疗理念的转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将分享他对“达标治疗”理念、新型生物制剂应用以及专科建设的独到见解。

Q1:SLE治疗理念正从“控制症状”转向“达标治疗”,您认为这一转变将如何推动中国SLE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曾小峰教授:

SLE的治疗理念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变化。过去由于缺医少药,除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因此早期以缓解症状为核心。逐步发展到现在,需要强调长期管理和改善预后的综合性策略。2014年,达标治疗(T2T)首次被系统引入SLE管理2。《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25版)》明确提出:SLE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干预和达标治疗。短期目标是控制疾病活动,尽快达到临床缓解或至少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状态;长期目标是维持病情持续缓解,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减少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最终降低病死率1

这一转变对中国SLE诊疗水平的提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治疗目标的明确性。以往医生往往以“症状缓解”作为主要参考,但这种经验性判断存在主观差异,难以全面反映病情控制水平。T2T明确提出治疗目标,从而使临床医生能够在治疗决策中更具方向性,也让患者对治疗效果有了更清晰的期望3

二是推动诊疗体系的规范化。通过建立标准化的诊疗路径,临床医生可以依据客观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调整,从而减少“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例如,指南推荐通过SLEDAI评分对疾病活动度进行量化评估,这为分级诊疗和多中心协作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4

三是改善患者预后。长期维持疾病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其脏器损伤风险和复发率明显低于未达标人群,不仅降低了医疗负担,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减少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风险,符合临床“少复发、少损害”的目标2

四是优化治疗策略。传统治疗模式往往依赖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重复使用、叠加使用,但这带来了显著的不良反应风险。在T2T的指导下,临床更加注重早期干预和个体化选择,包括生物制剂的合理应用。例如,新型靶向药物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疾病控制的效果,还帮助患者实现激素减量甚至停用,从而降低长期药物相关并发症1

Q2:近年SLE患者的激素减停策略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泰它西普等新型生物制剂的出现,对激素减停策略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革和新的可能性?

曾小峰教授:

激素自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临床以来,一直是SLE治疗的主要常用药物。在中国,研究显示高达85.7%的SLE患者接受激素治疗,其中超过六成患者的激素剂量超过7.5mg/d,这反映了激素依赖在临床中的普遍性。然而,长期和大剂量使用激素与严重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确保疾病控制的前提下实现激素少用、减量甚至停用,已成为全球风湿免疫学界关注的核心议题5

在传统治疗模式下,单纯依赖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剂,患者往往难以顺利实现安全减量,部分患者甚至因复发或脏器损伤而不得不长期依赖激素3,5

新型生物制剂(如泰它西普、贝利尤单抗等)的出现为激素减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其变革体现在:

一是由于机制革新。生物制剂(包括泰它西普、贝利尤单抗等)抑制B细胞,从而可以减少患者病情复发的可能,同时也可以有效抑制疾病活动,减少对激素的依赖1。其中泰它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SLE创新生物制剂,能够靶向BLyS/APRIL双靶点,从源头调控B细胞异常活化,这是SLE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

二是由于临床证据支持。中国人群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第48周时,接受泰它西普240 mg治疗的患者在疾病维持缓解的同时,激素剂量较基线降低≥25%的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表明新型生物制剂可助力激素减量6

三是由于治疗策略前移。过去,生物制剂往往被作为难治性或重症患者的“最后选择”,但随着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的积累,临床越来越倾向于在疾病早期即引入生物制剂,以减少脏器损伤的发生和激素的应用1。T2T在药物选择上更加注重于疾病的控制,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治疗即为优选方案,所以不应该局限于早期和晚期的概念。现在新型生物制剂可能就为减停激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障。

Q3:中国风湿免疫专科建设近年来快速发展,您认为未来应重点聚焦哪些方向,才能进一步推动SLE诊疗的规范化?

曾小峰教授:

近年来,中国风湿免疫专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设立了独立的风湿免疫科,为SLE等复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奠定了基础。然而,面对患者数量庞大、地区发展不均衡和疾病管理要求日益精细化的现状,未来的建设仍需进一步聚焦关键方向。

一是加强科室建设。具备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按照卫健委的要求应当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专科;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和其他类别的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风湿免疫科;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重视区域内风湿免疫疾病诊疗服务体系建设5

二是培养人才梯队。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SLE作为多系统累及的复杂疾病,需要医生具备全面而深入的专业知识与临床经验。因此,应加强风湿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同时提升基层医生的教育水平。此外,还需注重高层次科研人才和临床带头人的培养7

三是建设规范化诊疗路径。以指南为依据的临床路径不仅能为医生提供操作规范,还能为患者全程管理提供清晰的方向。在SLE的诊疗过程中,统一的路径能够减少不同医生之间的差异,提高患者在不同医院接受治疗时的一致性5

四是推进多学科诊疗。SLE患者往往需要频繁跨科就诊,若缺乏协作机制,容易导致重复检查、延误病情甚至医疗资源浪费。通过建立多学科合作绿色通道,可以提高会诊效率,减少患者的负担,并最大化整合医疗资源1,7-8

五是建设区域诊疗中心网络。SLE规范化诊疗中心建设项目(COE)是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的首个COE项目。2024年共23家医院完成授牌,不仅进一步推进了SLE诊疗规范化进程,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和同质化的诊疗服务9

组织辖区内诊疗能力强的有关综合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代表国家、区域和省域医疗水平的医院组建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辐射和带动区域内、区域间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医疗服务同质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组建各种形式医联体1.8万余个,全国双向转诊人次数达到3032.17万10-11

此外,2011年,北京协和风湿免疫科牵头成立了中国风湿病大数据平台——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12。通过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疾病的全程追踪与动态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5。这些都可以帮助和改善规范化整治、学科培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

小结

曾小峰教授系统阐述了中国SLE诊疗领域的重要进展与发展方向。治疗理念已从“控制症状”全面转向“达标治疗”,通过明确治疗目标、规范诊疗路径显著提升了疾病管理的质量与预后。新型生物制剂(如泰它西普)的应用为激素减停提供了关键支持,推动了治疗策略的前移与优化。未来,中国SLE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需依托于风湿免疫专科的强化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人才培养、推广规范化诊疗路径、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并发挥区域诊疗中心网络的辐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同质化与可及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25版). 中华医学杂志,2025,105(23):1879-1906.

2. 高岱,张卓莉. 达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2):73-77.

3. 刘海波,曹华,桑红. 系统性红斑狼疮零激素与零用药的可能性.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10):849-853.

4. 李梦涛,田新平,曾小峰. 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疗——任重道远 行将必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10):697-701.

5. 潘锋.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需要实现"双达标"--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7):1-3.

6. Wu D, Li J, et al. Telitacicept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sults of a phase 2b,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nn Rheum Dis. 2024 Mar 12;83(4):475-487.

7. 田新平,李梦涛,曾小峰.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来自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年年度报告. 中华内科杂志,2022,61(6):611-616.

8. 万志红,王莉枝,赵丽丹,等. 风湿免疫科会诊分析: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12):916-919.

9.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Q3NDkyOA==&mid=2654046153&idx=1&sn=6ed107a11ceaa4198d31855da2a10dc0&chksm=8a0e033ca90d406d1b80552e22589e3394b6787e598d1e0db9a0d076f155dafb351bbef68253&scene=27

10. 国家卫生健康委 《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11.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2/content_6934829.htm

12. https://www.pumch.cn/detail/29117.html

Tags: 曾小峰教授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化管理的中国道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