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洞悉肝理|宗可:加强围术期白蛋白输注管理,提升原发性肝癌外科疗效

来源 2025-10-18 13:25:13 医疗资讯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且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初诊已属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随着免疫、靶向、介入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发展,转化治疗为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带来了手术新机遇,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希望。围手术期管理尤其是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成为影响手术安全与术后康复的关键。近日,记者有幸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宗可教授进行了采访,围绕肝癌诊疗现状、转化治疗策略及白蛋白临床应用等热点问题,宗教授结合临床实践与研究数据进行了深入解析与经验分享。 

Q1 中国原发性肝癌目前的诊疗现状如何?

宗可教授: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以高发病率、高致死率为特点的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根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肝癌新发病例达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例数第4位;因原发性肝癌死亡病例达31.65万,死亡人数位列各种癌症第2位。其中,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病理类型,约占到80%。外科根治性治疗仍是肝癌实现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部分中国肝癌患者首次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即使勉强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也非常高。

随着局部和系统治疗的进展,部分肝癌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转为可接受手术切除,从而延长患者生存。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发展,为不可切除的HC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转机,为患者提供新的手术机会,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

Q2 如何看待肝癌的转化治疗和围手术期治疗?

宗可教授:肝癌手术切除的基本原则包括两点,1.彻底性,也叫根治性,指完整切除肿瘤,保证切缘零残留肿瘤;2.安全性,指保留足够体积且有功能的肝组织,即有完整的流出道、血供以及胆道排出,以保证术后肝功能代偿,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致死率。满足这两点原则的患者,才适合行手术切除。

转化治疗指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经干预后获得适合手术切除的机会。干预手段主要包括有功能的剩余肝脏体积(LR)转化和肿瘤学转化。转化治疗的适用人群主要是CNLC Ib~IIIa期或不可切除但具有手术可能的肝癌患者。

围手术期治疗是围绕肝癌手术全过程的治疗,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主要包括新辅助治疗、术中相关治疗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等。

转化治疗与围手术期治疗两者核心理念相同,都是为了让患者得到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最终实现患者的治愈性转化,获得长期无瘤生存。

Q3 肝脏外科围术期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机制和危害?

宗可教授:低白蛋白血症的成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白蛋白合成不足。在我国,大部分肝脏手术的患者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在术前就存在白蛋白合成不足的情况。而在手术等应激状态下,肝细胞释放的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会抑制白蛋白的合成。其次,白蛋白的分布异常。应激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高,促使血浆白蛋白向组织间隙转移,从而降低在有效循环系统中的浓度。最后,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在手术、感染等应激情况下,机体对白蛋白的分解作用加剧,造成血浆白蛋白水平的下降。

肝脏切除术后患者如果出现低白蛋白血症,可能面临多种不良后果。研究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会显著影响手术预后和患者康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患者在腹部大手术后第一天血清白蛋白下降超过10g/L,其术后并发症风险将增加3倍以上。另有研究证实,术前白蛋白浓度低于35g/L是肝脏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低白蛋白血症还是肝脏切除术后出现腹腔积液的重要诱因之一。其机制在于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会降低胶体渗透压,促使体液向腹腔或组织间隙渗出,最终形成腹水。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术前存在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术后出现腹水的风险升高至2.52倍。

Q4 对于人血白蛋白在肝脏外科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您有何经验分享?

宗可教授:肿瘤治疗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而白蛋白在肿瘤外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白蛋白在肿瘤手术前后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支持性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以及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人血白蛋白有5%、20%、25%三种规格制剂;5%人血白蛋白是等胶体渗透压溶液,维持相等容量的血容量;20%、25%人血白蛋白则是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它的扩容效果是输注量的4~5倍。

一项纳入86例接受肝部分切除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术后仅接受基础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术后接受基础治疗联合5%白蛋白治疗的患者,术后第7天转氨酶、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显著改善,即白蛋白可以显著改善肝部分切除患者的肝功能。

另外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了93例接受半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均低于35g/L),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术后输注5%白蛋白的患者,输注25%白蛋白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更高,平均每日尿量、术后每日腹水引流量更低,25%白蛋白输注对于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腹水的改善都有明显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在肝脏切除术后的患者输注更高浓度的白蛋白,在减少术后腹水的引流量、提高每日尿量以及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Tags: 洞悉肝理|宗可:加强围术期白蛋白输注管理,提升原发性肝癌外科疗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