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不输叶黄素!这种天然成分不仅保护眼睛还能抗癌,玉米、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

来源 2025-10-02 12:17:41 医疗资讯

提及具有视力保护功效的营养素,叶黄素早已成为大众认知中的“主流选择”。无论是母婴热门营养补剂、面向职场人群的抗蓝光护理产品,还是家庭日常食用的健康谷物,“富含叶黄素”始终是核心宣传亮点,仿佛提及眼部健康,叶黄素便是默认的“首选方案”。

然而鲜少有人关注,叶黄素还有一种结构相近、作用维度更丰富的“同源成分”——玉米黄质(ZEA)。相较于叶黄素的高曝光度,玉米黄质长期处于“认知盲区”:部分人将其视作叶黄素的“替代选项”,更多人在查看食品营养成分表时,即便瞥见其名称也未曾深入了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隐藏在食物里的天然成分,还有很多特殊的功效。

01 玉米黄质:被低估的“双效营养素”,视力保护只是起点

玉米黄质是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玉米、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等)、蛋黄等食物中。它与叶黄素结构相似,但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在人体中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玉米黄质在眼睛的黄斑区含量较高,能够有效过滤蓝光,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从而预防黄斑变性等眼部疾病。此外,玉米黄质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损害,维护眼睛的健康。

02 玉米黄质的抗癌新发现

2025年9月,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揭示了玉米黄质在抗癌方面的新功能。研究人员发现,玉米黄质能够增强CD8+效应T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CD8+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玉米黄质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相互作用,促进TCR的激活,进而增强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使其更有效地攻击肿瘤细胞。

图片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小鼠肿瘤模型,包括B16F10黑色素瘤和MC38结肠癌模型。他们发现,通过口服给予玉米黄质,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玉米黄质通过激活TCR信号通路中的多个关键分子,如Lck、PLCγ、NF-κB等,来增强CD8+T细胞的功能。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升高,进而促进NFAT等转录因子的活化,最终增强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

03 提升免疫治疗效果,从“辅助”到“协同”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玉米黄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抗体)联合使用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方向。

▌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协同,增强抑瘤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玉米黄质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抗PD-1抗体)联合使用时,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在小鼠模型中,采用口服玉米黄质与注射抗PD-1抗体的联合治疗方案,其抑瘤效果比单独使用抗PD-1或玉米黄质更为显著。具体而言,在黑色素瘤(B16F10)模型中,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缩小超过60%,且小鼠的生存期延长了30%;在结肠癌(MC38)模型中,联合治疗组的肿瘤消退率较单独使用抗PD-1组提升了40%。这种协同作用的形成,源于玉米黄质激活的CD8⁺T细胞能够增强抗PD-1抗体“解除肿瘤免疫抑制”的效果,从而实现“1+1>2”的治疗效果。

▌提升TCR-T细胞治疗效果,拓展“精准抗癌”边界

此外,玉米黄质在提升TCR-T细胞治疗效果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精准抗癌”提供了新的思路。TCR-T细胞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肿瘤抗原的精准疗法。研究人员将健康人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改造成靶向NY-ESO-1(一种常见肿瘤抗原)的TCR-T细胞,并发现加入玉米黄质后,TCR-T细胞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的杀伤率提升了20%-30%。同时,细胞因子(如IL-2和TNF-α)的分泌量显著增加,且玉米黄质对肿瘤细胞无直接毒性,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玉米黄质有望作为TCR-T细胞治疗的“辅助剂”,不仅能降低治疗剂量,还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

04 如何科学补充?记住3个关键原则

基于研究结论,玉米黄质的补充无需“过量”,重点在于“日常摄入+精准搭配”。以下三个关键原则将帮助您科学地补充玉米黄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健康益处。

▌优先通过饮食补充,避免盲目依赖保健品

玉米黄质的补充应优先通过日常饮食来实现,而非盲目依赖保健品。研究中动物实验的玉米黄质剂量为500mg/kg体重,但人体并不需要如此高的剂量。实际上,每天摄入2-4毫克的玉米黄质即可满足基础需求,这相当于100克菠菜加上50克玉米的含量。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我们可以轻松达到这一摄入量。例如,早餐可以选择煮玉米1根搭配水煮蛋1个;午餐可以是清炒菠菜(100克)搭配糙米饭;加餐时可以准备一份西蓝花沙拉(50克)。这样的饮食搭配不仅简单易行,还能确保您从天然食物中获取丰富的玉米黄质。

▌注意“烹饪方式”,减少营养流失

玉米黄质是一种脂溶性营养素,且容易被光照破坏。因此,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减少营养流失并提高吸收率。首先,避免长时间高温爆炒。建议采用蒸、煮或快炒的方式,例如菠菜焯水后快炒,玉米蒸食。其次,搭配少量油脂。由于玉米黄质的脂溶性特性,烹饪时加入适量橄榄油可以显著提升其吸收率。最后,储存时需避光。购买后的绿叶菜和玉米应避光冷藏,以避免营养流失。通过这些简单的烹饪和储存技巧,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玉米黄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健康益处。

▌特定人群可考虑“靶向补充”

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肿瘤患者和视力保护需求者,可以考虑进行“靶向补充”。肿瘤患者,尤其是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饮食或低剂量补充剂(建议每日不超过10毫克)增加玉米黄质的摄入,以辅助提升治疗效果。对于视力保护需求者,玉米黄质与叶黄素协同作用,共同保护视网膜。因此,建议选择二者配比为1:1的天然食物,如蛋黄,而不是单一补充叶黄素。通过这种靶向补充方式,特定人群可以更精准地满足自身对玉米黄质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健康效益。

05 结语

尽管当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玉米黄质的探索之路仍在继续。作为脂溶性成分,玉米黄质可能通过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间接促进T细胞受体(TCR)的聚集,这一独特的机制尚待进一步验证。此外,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CD8⁺T细胞是玉米黄质的主要作用靶点,但对于其是否能够间接调控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仍需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更为关键的是,目前关于玉米黄质的数据大多来源于细胞和动物实验,未来的研究还需要临床试验,以明确玉米黄质在不同肿瘤类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中的最佳剂量与安全性。

新的研究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种常见营养素的价值,并揭示了饮食、免疫和抗癌之间的紧密联系。抗癌不一定需要昂贵的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玉米黄质的蔬菜和水果,不仅有助于保护视力,还能为免疫系统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ZHANG FQ, LI J, ZHANG R,et al. Zeaxanthin augments CD8+ effector T cell function and immunotherapy efficacy[J]. Cell Rep Med, 2025 Sep 16;6(9):102324. DOI: 10.1016/j.xcrm.2025.102324.

Tags: 不输叶黄素!这种天然成分不仅保护眼睛还能抗癌,玉米、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