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EANM 2025 :三种PET示踪剂同步解析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脑内 tau 沉积、代谢与多巴胺系统特征

来源 2025-09-30 12:15:17 医疗资讯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运动迟缓、平衡失调以及认知功能下降。PSP的病理特征包括tau蛋白异常积聚、脑代谢异常及中脑多巴胺系统功能减退。尽管这些病理过程在疾病进展中至关重要,但它们之间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尚未被完全理解。 近年来,PET成像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在活体中观察这些病理特征的动态变化。18F-FDG PET反映脑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状态,18F-FP-CIT PET用于显示多巴胺转运体的功能状态,而Florzolotau(18F) PET则能够直接标记tau蛋白沉积,为PSP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近期,2025年第38届欧洲核医学协会年会(EANM)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举行。在本届大会上,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研究,首次在PSP患者中,采用三种不同的PET放射性示踪剂——18F-FDG、18F-FP-CIT和Florzolotau(18F)——同步检测tau蛋白沉积、葡萄糖代谢和多巴胺转运体(DAT)功能。研究揭示了这些关键病理过程在脑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深化了我们对PSP复杂病理机制的理解。

本研究纳入28例临床确诊的PSP患者,均接受三种PET扫描:18F-FDG、18F-FP-CIT和Florzolotau(18F) PET。通过体素基和感兴趣区(ROI)分析,计算标准化摄取值比率(SUVR),并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评估不同示踪剂之间在各脑区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PSP患者的Florzolotau(18F) PET显示,tau蛋白主要沉积在丘脑、中脑、脑桥和中央前回。18F-FDG PET则揭示了额叶、顶叶、脑桥、小脑、中脑、延髓、尾状核和丘脑的显著葡萄糖代谢减低,提示这些区域存在代谢衰退。18F-FP-CIT PET结果显示,纹状体和中脑的多巴胺转运体活性明显下降,符合多巴胺系统退化特征。 在相关性分析中,中脑区域的Florzolotau(18F)负荷与18F-FDG葡萄糖代谢呈弱负相关(r=-0.39,p=0.04),显示tau沉积越重,代谢越低;而额叶未见此相关(r=0.04,p=0.85)。此外,额叶的代谢低下与丘脑、尾状核、脑桥和中脑等亚皮层结构的代谢低下呈正相关,反映亚皮层多区域的代谢网络受损。左侧壳核中18F-FP-CIT与Florzolotau(18F)的SUVR亦呈中度负相关(r=-0.42,p=0.03),说明tau沉积与多巴胺系统变异的部分区域相互关联。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PSP患者脑内tau蛋白沉积、代谢异常及多巴胺系统退变的区域特异性特征及其复杂关系。中脑tau负荷与代谢存在反向关系,提示脑干区域特有的病理交互作用;而额叶区tau与代谢及多巴胺系统的弱相关表明大脑皮层及亚皮层病理机制存在差异。整体来看,PSP的病理过程多因素交织,反映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

参考资料

Pattern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of PET Imagings with FDG,DAT and Tau in patients with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EANM 2025 :三种PET示踪剂同步解析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脑内 tau 沉积、代谢与多巴胺系统特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