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JAMA子刊:突破组织局限!ctDNA 检测在胰胆管肿瘤诊断与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及与组织 NGS 的对比分析

来源 2025-09-15 12:12:48 医疗资讯

胰胆管肿瘤,尤其是胰管腺癌(PDAC)和胆管癌(CC),因其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常常被诊断为晚期,预后极差。传统的治疗手段难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临床亟需探索更精准的诊断与监测工具。近年来,下一代测序(NGS)技术在肿瘤基因组学中的应用,为胰胆管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然而,组织样本的获取存在一定局限,限制了NGS检测的广泛应用和动态监测。

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液态活检的一种形式,通过血液样本提供肿瘤基因信息,不仅非侵入性,还能够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尽管ctDNA检测在部分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其与传统组织NGS检测的一致性尚未完全明确,尤其是在胰胆管肿瘤领域。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至2025年间,学术机构中诊治的790例晚期胰胆管肿瘤患者(含570例PDAC和220例CC)。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单一平台的ctDNA检测和双平台的组织NGS检测。通过计算基因突变一致率(mCR)及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两种检测手段的突变重叠情况。对于接受多次ctDNA检测的PDAC患者,进一步分析ctDNA动态变化与影像学及CA19-9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在PDAC患者中,有65.4%(85/130)病例的ctDNA和组织检测结果显示了共享的具体基因突变,mCR显著(Spearman 0.47,P<0.001);CC患者中,这一比例为66.7%(32/48),mCR为0.56(P<0.001)。这表明ctDNA能够较好地反映组织基因组的变化。

图: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组织与ctDNA之间的突变一致性率

此外,PDAC患者中,ctDNA检测显示新出现的TP53亚克隆及TP53、KRAS基因变异等位基因频率上升与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相关(例如,TP53频率增加的风险比达7.28,P=0.001)。这提示ctDNA不仅能够揭示耐药克隆的出现,还能作为治疗反应的动态生物标志物。

图:组织与ctDNA检测所观察到的基因变异的比较

综上,液态活检的便捷性和重复性为临床提供了实时监控肿瘤演变的手段。组织NGS则拥有更高的基因覆盖度和突变检测准确度。两者的结合可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实现从诊断、靶向治疗选择到治疗监测的全方位管理。尤其是在胰胆管肿瘤组织样本难以反复获取的背景下,ctDNA检测为临床提供重要补充。

本研究强调了ctDNA作为精准医疗工具的潜力,但仍面临灵敏度和特异性、标准化检测平台等挑战。未来需要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验证ctDNA在多中心、多平台间的一致性及其在指导治疗决策中的实际效用。此外,如何利用ctDNA识别耐药机制,指导个体化治疗调整,是未来研究重点。

原始出处

Mahadevia H, Majeed U, Patel J,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d Tissue Testing for Pancreatobiliary Tumors. JAMA Netw Open. 2025;8(9):e253137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1373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JAMA子刊:突破组织局限!ctDNA 检测在胰胆管肿瘤诊断与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及与组织 NGS 的对比分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