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科学解读:为何鹰嘴豆能调节餐后血糖?

来源 2025-09-14 12:12:33 医疗资讯

在现代社会,随着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高发,寻找安全有效的食疗方案成为公众与临床关注的焦点。鹰嘴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类食物,因其高纤维和低血糖指数特性,备受研究者青睐。近年来,虽有证据表明鹰嘴豆有利于长期血糖控制,但其急性摄入后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权威团队开展了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聚焦于急性鹰嘴豆摄入对血糖代谢的短期影响,力图为临床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此次研究团队严格检索了PubMed、Cochrane CENTRAL和Embase数据库,涵盖至2024年3月21日所有相关文献,重点纳入随机或非随机对照交叉实验,比较鹰嘴豆与等碳水化合物对照组对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的影响。数据提取由两位独立评审完成,采用RoB 2工具评估偏倚风险,利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等级。统计分析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处理异质性,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共纳入28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显示,餐后血糖增量曲线下面积(iAUC)在鹰嘴豆组显著下降,平均差值为-47.89(95%CI:-64.20至-31.58,P<0.0001),表明鹰嘴豆能够有效减少餐后血糖总暴露。对血糖峰值(Cmax)和胰岛素iAUC未见统计学显著差异,提示鹰嘴豆对餐后血糖峰值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较为有限。 然而,GRADE评估指出,由于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血糖iAUC证据质量为极低,提示结果需谨慎解读。

图:鹰嘴豆对iAUC影响的合并效应估计值

研究者表示,鹰嘴豆富含膳食纤维、复杂碳水化合物和植物蛋白,这些成分共同作用延缓糖类消化吸收,减缓血糖上升速度。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健康,间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此外,鹰嘴豆中的抗性淀粉可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潜藏改善代谢功能的潜力。这些机制共同解释了本研究中观察到的血糖iAUC降低现象。

总之,鹰嘴豆作为传统且经济实惠的食材,其在血糖管理中的潜力值得肯定。尽管当前荟萃分析结果支持急性鹰嘴豆摄入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总暴露,但由于证据质量较低,临床应用仍需谨慎。

原始出处

Mah, E., Uffelman, C.N., Blonquist, T.M. et al. Chickpea attenuate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respon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Nutr J 24, 111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937-025-01176-8

本文相关学术信息由梅斯医学提供,基于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学术机器人完成翻译后邀请临床医师进行再次校对。如有内容上的不准确请留言给我们。

Tags: 科学解读:为何鹰嘴豆能调节餐后血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