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去年,一名被误诊为胃肠炎的女孩在短短一天内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最终推断死因为暴发性心肌炎。这起事件不仅令人痛心,也敲响了警钟:心肌炎,尤其是暴发性心肌炎,常常伪装成普通病毒感染,极易被忽视,甚至连医生也可能误诊。

这种让儿科医生都高度警惕的危重症,正以 “发病隐匿、进展极速、病死率高” 的特点,成为威胁儿童生命的 “隐形杀手”。据数据显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童心肌炎最严重的类型,国外数据显示其发病率约 0.26/10 万,占儿童心肌炎的 30%~40%,病死率更是高达 9.1%~48.4%,国内虽缺乏明确发病率数据,但临床中并不罕见。
心肌炎到底是什么?
心肌炎是心肌组织的炎症,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有轻微疲乏,重者则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心肌炎大致可分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和暴发性心肌炎三种类型。
1、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常见类型。病毒侵入心肌细胞,通过直接损伤或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心肌损伤。早期症状通常较轻,包括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食欲下降等,常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胃肠不适。多数病例可在两周内自愈,期间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急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属于病毒性心肌炎的严重阶段,病情发展较快,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缓慢等心脏功能异常。通过心电图可发现心肌缺血改变,需及时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3、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是最为罕见但致命率极高的类型,起病急骤,病情迅速恶化。患儿可能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心脏猝死等危急情况。病死率高达80%,前期症状隐匿,常被误诊。若孩子在病毒感染后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乏力、脸色苍白、晕厥等症状,需高度警惕病毒已侵犯心脏,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肌炎。
警惕,这些 “不典型信号”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早期症状极易与普通感冒、肠胃炎混淆,家长甚至部分医生都可能误判。研究显示,超过半数患儿发病前数日至 2~4 周会出现 “前驱感染症状”,但随后会在极短时间内进展为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而以下几类症状最容易被忽视:
1、“感冒样” 前驱症状
发烧、咳嗽、咽痛、乏力、精神差 —— 这些症状和普通病毒性感冒几乎毫无差别,家长往往会按照 “感冒” 处理,直到孩子出现更严重的表现才就医。但需注意:如果孩子感冒后精神状态异常糟糕,比如嗜睡、烦躁、拒绝进食,或感冒症状缓解后突然加重,要警惕心肌损伤的可能。
2、“心外症状”:最易被误诊的陷阱
部分患儿不会出现胸闷、胸痛等典型心脏症状,反而以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症状为主:
消化系统:突发腹痛、呕吐、腹泻,可能被误诊为 “急性肠胃炎”,但这类呕吐多为非喷射性,且没有明显不洁饮食史;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喘息、鼻翼扇动,容易被当作 “肺炎”,但听诊时可能没有明显肺部啰音,反而有心音低钝的表现;
神经系统:少数孩子会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甚至被怀疑 “脑炎”,但检查时会发现伴随血压异常或心跳紊乱。
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因

3、心血管危象信号
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最为显著的表现,也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征。原发的病毒感染一般体温不会太高,但并发肺部或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时体温可达39℃以上,极少数患者还可发生体温不升(低于36℃),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是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最为显著的特点,通常>100次/min,可达160次/min。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相称(>10次/℃),虽然并不特异,但为急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线索。
为什么连医生都怕?3 个关键原因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高病死率,不仅源于疾病本身的凶险,还与诊断难度大、治疗窗口期短密切相关:
1、进展速度 “超乎想象”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可在数小时至 1 天内从 “疑似症状” 进展为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心肌细胞短时间内大量受损,心脏收缩功能急剧下降,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就像 “发动机突然熄火”,留给医生的抢救时间极短。
2、诊断缺乏 “直接证据”
目前尚无 100% 精准的早期诊断方法:虽然肌钙蛋白(心肌损伤标志物)、BNP(心功能指标)升高,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可辅助诊断,但确诊需要心脏磁共振(CMRI)或心内膜心肌活检(EMB)。可前者检查耗时久、需脱离重症监护环境,后者是有创检查,急性期难以实施,医生往往只能靠 “临床经验 + 综合判断” 快速决策。
3、易与多种疾病混淆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需与冠状动脉异常、恶性心律失常、脓毒性休克等鉴别:比如冠状动脉异常患儿多无前驱感染史,脓毒性休克患儿有明确感染灶且血培养可能阳性,一旦误诊,治疗方向完全错误,会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医生如何与死神 “抢时间”?多学科协作是关键
面对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单一科室难以应对,《建议》明确提出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 是核心救治模式,团队包括院前急救、心儿科、儿童重症科、心血管外科、超声影像科等,救治流程环环相扣:
1、第一时间 “稳住生命体征”
呼吸支持:出现呼吸急促或衰竭时,尽早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有创呼吸机;
循环支持:心源性休克时,用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同时严格限制液体输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对症处理: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酸中毒,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2、进阶治疗 “为心脏争取恢复时间”
免疫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调节免疫,早期足量使用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减轻心肌炎症和水肿;
机械循环辅助: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及时启动 ECMO(体外膜氧合,俗称 “人工心肺”),替代心肺功能,让受损的心脏 “休息”;对于长期无法恢复的患儿,还可使用心室辅助装置(VAD),等待心脏移植。
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用法及剂量

3、后续 “精准排查病因”
病情稳定后,通过 CMRI、EMB 或病原学检查(如病毒 PCR)明确病因,比如针对流感病毒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针对疱疹病毒用阿昔洛韦,为后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图: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流程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虽凶险,但并非 “不治之症”。早期识别、及时救治的患儿,生存率可大幅提升,部分使用 ECMO 支持的患儿生存率甚至能达到 83.3%。对家长而言,多一份对 “异常症状” 的警惕,少一份对 “普通小病” 的轻视,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 毕竟,在这种 “1 天致命” 的疾病面前,“早一秒发现” 就意味着 “多一分生机”。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等。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专家建议 (2025)[J]. 中华儿科杂志,2025, 63 (4): 351-361. DOI: 10.3760/cma.j.cn112140-20241008-00702.
- 搜索
-
- 1000℃李寰: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能根治吗?
- 1000℃除了吃药,骨质疏松还能如何治疗?
- 1000℃抱孩子谁不会呢?保护脊柱的抱孩子姿势了解一下
- 1000℃妇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 1000℃妇科检查前应做哪些准备?
- 1000℃女性莫名烦躁—不好惹的黄体期
- 1000℃会影响患者智力的癫痫病
- 1000℃治女性盆腔炎的费用是多少?
- 标签列表
-
- 星座 (702)
- 孩子 (526)
- 恋爱 (505)
- 婴儿车 (390)
- 宝宝 (328)
- 狮子座 (313)
- 金牛座 (313)
- 摩羯座 (302)
- 白羊座 (301)
- 天蝎座 (294)
- 巨蟹座 (289)
- 双子座 (289)
- 处女座 (285)
- 天秤座 (276)
- 双鱼座 (268)
- 婴儿 (265)
- 水瓶座 (260)
- 射手座 (239)
- 不完美妈妈 (173)
- 跳槽那些事儿 (168)
- baby (140)
- 女婴 (132)
- 生肖 (129)
- 女儿 (129)
- 民警 (127)
- 狮子 (105)
- NBA (101)
- 家长 (97)
- 怀孕 (95)
- 儿童 (93)
- 交警 (89)
- 孕妇 (77)
- 儿子 (75)
- Angelababy (74)
- 父母 (74)
- 幼儿园 (73)
- 医院 (69)
- 童车 (66)
- 女子 (60)
- 郑州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