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Gastroenterology:胰腺内脂肪沉积仅促进 IPMN 伴发胰腺癌,对IPMN衍生癌无显著致病作用

来源 2025-08-23 12:09:05 医疗资讯

胰腺癌是全球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困难,且缺乏有效的预防策略。近年研究发现,胰腺内脂肪沉积(IPFD,俗称“脂肪胰腺”)不仅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相关,也可能促进胰腺炎及胰腺癌的发展。大型队列研究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均提示IPFD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存在联系,但不同胰腺癌亚型是否同受此影响尚未明确。 胰腺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类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具有恶变风险,患者需长期随访。IPMN患者可发展为两种主要类型的胰腺癌:一是由IPMN直接演变而来的胰腺癌,二是与IPMN 同时存在但起源独立的胰腺癌。鉴别两者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管理至关重要。 

本研究基于东京大学TOP-CREATE前瞻性队列,利用先进的3.0特斯拉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首次系统评估胰腺内脂肪沉积(IPFD)与不同类型胰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高IPFD与胰腺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伴发胰腺癌的风险显著相关,但与由IPMN直接衍生的胰腺癌无明显关联,提示IPFD在胰腺癌类型上的不同致病作用。这一发现为胰腺癌个体化筛查与早期预防提供了新的形态学标志物和基础。

研究基于东京大学医院自2013年至2023年收集的IPMN患者队列,筛选出55例确诊胰腺癌患者并匹配275名无胰腺癌的控制组。利用3.0-T Dixon序列MRI测定患者胰腺各部位的脂肪含量,计算胰腺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作为IPFD指标。脂肪胰腺定义为无癌控制组IPFD的最高四分位。 胰腺癌类型依据病理及影像学判断,分为IPMN衍生癌和伴发癌。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史、吸烟状态、肿瘤标志物等混杂因素,分析IPFD四分位与不同胰腺癌类型风险的关联。敏感性分析限定仅分支管型IPMN患者,辅助分析考察IPFD随癌症分期的变化趋势。

结果发现,伴发性胰腺癌患者中脂肪胰腺比例显著高于IPMN衍生癌(46.7% vs 12.0%,P=0.006)。多变量分析显示,IPFD最高四分位组相较最低四分位组,伴发癌风险显著上升(OR=4.63,95%CI 1.33–16.1,P趋势=0.004),而IPMN衍生癌与IPFD无显著相关性(P>0.05)。治疗异质性测试亦支持两种癌症类型间的风险差异(P异质性=0.004)。

图:研究概要与结果

在仅限分支管型IPMN的敏感性分析中,IPFD与伴发癌的关联更为显著(OR=8.53,95%CI 1.91–38.0,P趋势=0.001)。此外,胰腺癌不同分期患者的IPFD无显著差异,提示IPFD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早期因素。 研究还发现IPFD与IPMN的高危特征无明显相关,表明IPFD作为独立的胰腺癌风险因子存在,尤其针对非IPMN来源的胰腺癌。

总之,本研究首次明确显示,胰腺内脂肪沉积在不同类型胰腺癌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不同角色。高IPFD显著增加伴发性胰腺癌的风险,但对IPMN衍生癌无明显影响。脂肪胰腺可能通过调节局部脂质代谢和形成促肿瘤微环境,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尤其是非直接来源于IPMN的癌症。 这些发现支持将IPFD作为胰腺癌,特别是伴发癌的形态学筛查指标,有望指导未来基于影像的个体化监测策略和早期干预方案的开发。

原始出处

Oyama H, Hamada T, Nevo D, et al. Relationship of Intrapancreatic Fat Deposition With Pancreatic Cancer Differs According to Carcinoma Types. Gastroenterology. 2025.

Tags: Gastroenterology:胰腺内脂肪沉积仅促进 IPMN 伴发胰腺癌,对IPMN衍生癌无显著致病作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