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自发性运动障碍(SD):口-舌-颊三联征

来源 2025-08-22 12:14:38 医疗资讯

论坛导读:自发性运动障碍(Spontaneous Dyskinesia, SD)是一种在无明确诱因(如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暴露、脑部器质性疾病或代谢异常)下发生的异常不自主运动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TD)相重叠,但病因不明,诊断极具挑战性。SD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变、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神经炎症等多因素交互作用有关。目前,SD的诊断主要依靠排除法,治疗手段有限且效果不一,多采用对症处理。

图片

并非所有的不自主运动都是抗精神病药所导致的TD,也有可能是另一种运动障碍——自发性运动障碍(spontaneous dyskinesia, SD)。二十世纪早期,Emil Kraeplin和Eugen Bleuler首次描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D。SD是精神分裂症病程的一部分,既可发生于已经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尚未用药者也不能幸免。SD的症状看似与TD并无区别,但并非抗精神病药所致;事实上,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反而可能有助于改善SD症状。

运动障碍是神经精神领域的常见临床症状,传统上常与特定诱因相关联,如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DRBAs,尤其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然而,临床实践中存在一部分患者,其表现出典型的运动障碍症状(如口-舌-颊三联征、肢体舞蹈样动作等),却缺乏明确的药物暴露史或其他继发性原因。这种现象被定义为“自发性运动障碍”(Spontaneous Dyskinesia)或“特发性口面运动障碍”。SD的存在挑战了运动障碍必然存在外源性诱因的传统观念,提示其可能存在内源性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SD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认为基底节神经回路(直接通路/间接通路)的平衡被打破是核心理论。与TD的药物诱导不同,SD可能源于与衰老或疾病相关的、内源性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退行性变,导致对丘脑的抑制不足,从而产生过多的不自主运动。尸检研究发现,TD和SD患者的纹状体中GABA及其合成酶谷氨酸脱羧酶(GAD)水平降低,强烈支持GABA能功能低下是关键环节。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潜在的共享神经机制涉及运动功能和精神病的发生。Pappa和Dazzan对从未接受治疗的首发患者中的自发运动障碍(SMDs)进行了首次叙述性综合,发现运动障碍的中位患病率为9%,帕金森综合征的中位患病率为17%。此外,随后对超高风险个体进行的研究表明,异常运动可以先于甚至预测未来向精神病的转化。此外,一项独立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运动障碍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更高。因此,有可能存在疾病发展的遗传易感性,尤其是在家族中已存在运动障碍的情况下。

临床上,基底神经节,特别是为感觉运动功能服务的背外侧部分的功能障碍与几种运动障碍有关,包括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病和静坐不能。运动障碍通常被描述为运动过度,强度不同的舞蹈病不自主运动。肌张力障碍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不自主肌肉收缩,如扭曲和重复的运动和姿势。帕金森综合征在临床上被定义为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定的核心特征。静坐不能的典型特征是既有内心不安的主观感觉,又有客观的半目的性的复杂运动活动,如来回踱步。这些异常的不自主运动通常与药物使用有关,但不仅限于此,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趣的是,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自主异常运动的报道早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引入,这表明这种紊乱可能是偶然的、自发的。

研究发现在未经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SD的患病率报告差异较大,从约5%到25%不等。在社区老年人群中,也有研究报告存在类似TD的不自主运动,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上升,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可超过10%。年龄是最明确的危险因素。衰老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功能减退、GABA能神经元丢失以及氧化应激累积,可能构成了SD发生的生物学背景。SD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动障碍与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关系相当复杂,绝非“抗精神病药诱发及加重运动障碍”那样简单。

图片

SD的临床表现与TD难以区分,核心特征是持续、不自主、无目的的 movements。①口-舌-颊三联征(OLB)是最常见和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包括咂嘴、撅嘴、鼓腮、伸舌、扭舌等。②肢体和躯干运动可表现为舞蹈样动作(快速、不规则、漂移样)、手足徐动(缓慢、扭曲、蠕动样)、投掷样动作(剧烈、大幅度的近端肢体运动)或肌张力障碍样姿势。躯干可出现反复的摇摆、扭动(身体摇晃综合征)。③其他部位可累及膈肌和呼吸肌可导致呼吸节律异常(呼吸性运动障碍)。SD病程通常为慢性持续性,症状可有波动,在情绪紧张、焦虑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SD的诊断本质上是一个 排除性诊断,详细病史采集至关重要。必须仔细询问所有精神科药物(尤其是DRBAs)、胃药(如甲氧氯普胺)、神经系统药物(如左旋多巴)的既往暴露史,包括用药时长、剂量和停药时间。任何短暂的、可疑的药物暴露都不能轻易排除TD的可能。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一种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比较常见的运动障碍,确实很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处理也有难度。迟发性运动障碍(TD) 是SD最关键的首先鉴别点。目前认为,多巴胺受体长期被阻断所带来的受体超敏及上调与TD的病理生理学有关,而纹状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γ-氨基丁酸(GABA)能紊乱也可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唯一区别在于有无明确的DRBAs长期暴露史。

亨廷顿病有家族史,伴有认知衰退和精神行为异常,基因检测可确诊。老年性舞蹈病通常与脑血管病相关,影像学上有相应证据。

SD的治疗是一个巨大的临床挑战,缺乏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验证的特效疗法。治疗策略多为经验性和对症性。囊泡单胺转运体2(VMAT2)抑制剂Deutetrabenazine(氘代丁苯那嗪)和Valbenazine(缬苯那嗪)是FDA批准用于治疗TD的药物,通过耗竭突触前单胺类神经递质(尤其是多巴胺)来起效。它们是目前治疗SD最常用且证据相对较多的药物,可显著改善症状。其药理作用为抑制VMAT2,减少突触前多巴胺的释放,进而减轻因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主要循环代谢产物α-二氢丁苯那嗪(α-HTBZ)和β-二氢丁苯那嗪(β-HTBZ)选择性、可逆地抑制VMAT2受体,减少外周副作用,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长时间用药也没有增加不良反应。氘丁苯那嗪较丁苯那嗪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较低的血浆浓度峰值及较小的血浆浓度波动。临床研究显示,氘丁苯那嗪可显著改善患者异常不自主运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GABA能药物如氯硝西泮,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需注意镇静和依赖风险。

参考文献

  • Kalniunas A, James K, Pappa S. Prevalence of spontaneous movement disorders (dyskinesia, parkinsonism, akathisia and dystonia) in never-treat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first-episode psych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Ment Health. 2024 Sep 22;27(1):e301184. doi: 10.1136/bmjment-2024-301184. 

  • Fenton WS. Prevalence of spontaneous dyskinesia in schizophrenia. J Clin Psychiatry. 2000;61 Suppl 4:10-4.

  • Ishida M, Ichikawa R, Ohbuchi K, Oizumi H, Miyamoto Y, Yamauchi J. A tardive dyskinesia drug target VMAT-2 participates in neuronal process elongation. Sci Rep. 2025 Apr 8;15(1):12049. doi: 10.1038/s41598-025-97308-5. 

  • Merrill RM, Lyon JL, Matiaco PM. Tardive and spontaneous dyskinesia incidenc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MC Psychiatry. 2013 May 28;13:152. doi: 10.1186/1471-244X-13-152. 

  • Caroff SN, Ungvari GS, Cunningham Owens DG.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tardive dyskinesia. J Neurol Sci. 2018 Jun 15;389:4-9. doi: 10.1016/j.jns.2018.02.015.

  • Griffiths K, Won Y, Lee Z, Wang L, Correll CU, Patel R. Identifying the diagnostic gap of tardive dyskinesia: an analysis of semi-structured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data. BMC Psychiatry. 2025 Apr 21;25(1):407. doi: 10.1186/s12888-025-06780-w. 

Tags: 自发性运动障碍(SD):口-舌-颊三联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