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疗资讯/ 正文

误诊分析:这个二次问诊,我先考虑良性后考虑恶性并建议尽快手术的案例缘何最终病理却仍是炎性?

来源 2025-08-22 12:14:00 医疗资讯

前言:虽然我们努力总结回顾并分析,但总仍会碰到难以判断或判断错误的例子。今天这位结友的情况非常典型,现在知道结果后再来回顾分析,仍有很强的临床价值,仍能对以后的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我想把这次误诊的经历与反思分享给大家,也给广大同道以及结友一些经验。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男性, 59岁 。

第一次问诊:2025.3

疾病描述:

患者,男,58岁,近两年吸烟变多。患者母亲在2022年78岁查出胆管癌半年后去世。患者于2025年2.17日在当地体检机构查出高危肺结节,当天下午到当地市中心医院重做CT,报告提示低危,检测肿瘤标志物(NSE、CEA、CYF211、CA125、SCC)数值正常。遵循医嘱服用莫西沙星9天,于一月后3.21日再次复查CT,报告提示低危肺结节。当天抽血检测G实验及GM实验结果阴性;肿瘤异常蛋白(TAP)结果正常;肺癌甲基化结果阴性。当地医院胸外科老师说口服消炎药结节无变化,建议手术做术中冰冻看病理。患者本人比较排斥手术,想让主任您帮忙看下片子判断下结节性质,是否需要手术?能否先穿刺?

希望获得的帮助:

是否需要手术?能否穿刺或者先抗炎治疗?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看2025年2月时的影像:

图片

病灶出现,密度较淡,但边缘毛糙不光滑、整体轮廓较清,与心包侧贴近,但存在间隙。

图片

密度稍不纯,灶内出现点状高密度,表面不平不光滑,整体轮廓较清。

图片

明显实性成分,呈长条状。

图片

实性成分明显,但不太致密。磨玻璃成分较淡,瘤肺边界欠清晰。

图片

实性成分密度较高,而磨玻璃成分密度过低。靠周边有局灶的细支气管扩张。

图片

实性成分条状,边缘有少许磨玻璃成分。

图片

密度高且长条,瘤肺边界欠清。

图片

病灶的实性成分长条,更像慢性炎或纤维增生。

图片

上图更细长了。

图片

边缘区略模糊。

再看2025年3月时的影像:

图片

病灶密度不纯,边缘较糊。

图片

实性成分占比较一个月前增加。

图片

支气管通气征明显,边缘出现毛刺征,与心包侧胸膜完全搭上去了。

图片

病灶有一定的收缩力,表面毛刺,牵拉心包。整体轮廓较清。

图片

上图也显示毛刺与表面不平,心包侧胸膜牵拉向病灶侧去。

图片

边缘区密度稍淡,显糊。

图片

边缘也是磨玻璃,但瘤肺边界欠清。

我的意见:

右肺上叶这个病灶是混合磨玻璃密度,但是轮廓与边界不太清晰,抗炎治疗后复查随访,3月份的交2月份是有所进展,虽然单次影像看也有像恶性的特点,但就如前面所说一是轮廓与边界欠清,二是这么短时间内有进展,这与肿瘤的发展不太符合,感染性的病变才更符合。我觉得恶性的可能性小些,倾向于在过三个月左右再复查一下再决定。意见供参考!

第二次问诊:2025.7

疾病描述:

患者3月份复查后口服中药15天,过一月后在当地医院复查CT,结节增大且靠近胸膜,当地医生建议手术,麻烦主任帮忙判断下病情。患者片子扫描密码******。

影像展示与分析:

图片

病灶出现。

图片

密度高而形态不规则,分叶明显。

图片

基本上实性,表面不平,紧贴胸膜。

图片

表面不光滑,整体收缩力不明显,但密度较之前再增加。

图片

有血管进入并血管异常增粗,病灶密度高,牵拉心包侧与前胸壁侧胸膜。

图片

基本上实性密度,血管异常增粗。

图片

血管增粗明显,紧贴心包无间隙,前胸壁胸膜有牵拉。整体轮廓较清。

图片

分叶明显,密度增高,轮廓清楚,灶内密度不均显杂乱。

图片

支气管通征明显,表面分叶明显,边缘有磨玻璃成分,与胸膜间牵拉影响。

图片

表面不平有收缩力,灶内密度不均显杂乱,支气管通气与截断。

图片

整体显得有收缩力,轮廓较清。

图片

灶内密度杂乱,整体轮廓较清,表面不平。

图片

边缘毛刺明显,灶内密度高且不均。

图片

表面不平不光滑,与心包之间界限不清。

图片

密度较高。

图片

冠状位显示病灶有一定的收缩力,整体轮廓较清,灶内密度不均,边缘有毛刺征或棘突征。

图片

整体看密度不均,实性成分多,边缘毛刺明显。

不同时间较为明显层面的对比: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病灶逐次显著进展,而且与邻近结构越来越界限不清,整体收缩力明显起来,消炎与随访后没有吸收好转,反而较快进展。

我的意见:

右肺上叶这个病灶进展很快,磨玻璃密度的或者混合磨玻璃密度的发展这么快的非常罕见。那说明恶性程度比较高,这种恶性程度高的往往发现时,就可能会存在微转移。所以考虑做一下pet CT,排除明显的远处转移的话,那就做胸腔镜微创手术,先做楔形切除术中送快速切片,确认恶性以后做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送基因检测,需要考虑予以辅助治疗。手术本身还是常规手术,正常常规开展的医院都可以。意见供参考!

后续交流:

图片

图片

患者按我的建议做了PET-CT,结果提示葡萄糖代谢轻度增高,首先考虑慢性炎性病变,建议抗感染治疗后短期随访。但我当时觉得已经随访过,也消炎治疗过,反而快速进展,这放着显然不放心的。

图片

图片

我仍建议手术为妥。但真恶性程度很高的话,我个人倒不一定觉得要切肺叶。

结果反馈:

图片

结友在当地做了手术,病理示急慢性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淋巴滤泡形态,考虑机化性肺炎形成。

感悟:

这个病灶最后居然仍还是炎性的,机化性炎症!我们再来回顾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的地方:1、进展太快了:首次问诊时我也是觉得进展太快,与恶性不符合,所以建议先消炎及随访。但到了7月份,病灶较3月份时明显再进展,时间已经长达5个月了,没有好转,反而快速进展,这时候自己没法淡定了。但回头来看,显然正是进展太快才最后也不符合恶性;2、疾病太狡猾了:这个病灶如果只看7月份的,确实很像恶性,包括灶内密度不均、支气管通气征以及支气管截断、表面不光滑且分叶明显、邻近结构受牵拉影响、病灶内部密度杂乱不均、血管进入与异常增粗、边缘毛刺与棘突明显。而且整体轮廓较清,没有炎症表现的密度移行区,也没有胸膜增厚或卫星灶;3、PET-CT的结果还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病灶进展这么快,如果是恶性,那代谢要非常活跃,可PET结果却只提示代谢轻度增高,这显然与恶性程度很高并不相符合,这是术前值得更重视的因素。当然此例位置在边上,做的是楔形切除,既去除了病灶,也明显了诊断,对肺功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手术的选择仍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从利弊权衡的角度来看,仍是手术切除更为合理,也是践行我一直强调的“淡化病理类型,从风险高低角度考虑手术与否”的理念。

Tags: 误诊分析:这个二次问诊,我先考虑良性后考虑恶性并建议尽快手术的案例缘何最终病理却仍是炎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